|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资料库 > 其他综合 > 阅读信息
西柏坡组歌——人间正道是沧桑
点击:  作者:战友文工团    来源:歌唱艺苑  发布时间:2016-04-08 15:22:04

 


大型声乐套曲

《西柏坡组歌——人间正道是沧桑》

创 演 纪 实

2016-3-30  

大型声乐套曲《西柏坡组歌——人间正道是沧桑》,是战友文工团继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之后,倾力打造的又一部红色音乐史诗。

作品创作汇集了军队文艺界强大阵容,艺术总监、著名词作家王晓岭,艺术总监、战友文工团团长李劲,音乐总监、著名作曲家印青,艺术指导、著名作曲家臧云飞,著名词作家、战友文工团副团长甲丁、词作家王杨、刘海涛,作曲家郭鼎立、王路明、刘彤、亢竹青,编导赵小津、舞美设计李文新等组成了一流的创作团队。全体创演人员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古田会议上的讲话,用西柏坡精神创作《西柏坡组歌》努力打造文艺精品。

《西柏坡组歌》以宏大的叙事结构和细腻的描述手法构成了文学和音乐的独特视角,跨越时空,情景交融。《热土》《决胜》《清风》《赶考》4个乐章19首歌曲次第展开,柏坡岭、土坯房、发报机、小磨盘、煤油灯……一幅幅生动凝练的民俗画卷,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一组组亲切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台上,直达心灵,凝聚成这部作品的形态与气象。

全剧结构鲜明独特,巧妙地将思想与艺术融合,以情景讲述贯穿始终,将各大历史节点串连,有机地将全剧分为四个主题乐章。

序《古道》从秦皇古道起笔,饱蘸古风今韵,史诗般雄浑刚健,勾勒出了一条中华民族经沧桑而不变,历风雨而弥坚的坎坷英雄路,让作品一下子站到5000年中华文化的制高点上,开篇不俗。

第一乐章《热土》以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为历史背景,深情吟唱西柏坡这片红色土地,歌颂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为起点,从坡岭上的梨花、松柏、红高粱写起,将笔触深深扎进那片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土壤,又抚今追昔,提炼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哪里去;我们是为了谁,我们要依靠谁”的主题思想与艺术诉求。透过山妞与现代军人的戏剧对白,让我们看到了《小山村大乾坤》和一方生机盎然的《土地有根》,在《走山梁》浓郁的民族风情中,燕赵儿女的铮铮铁骨和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天换地的宏大气魄撼人肺腑。

第二乐章《决胜》以“三大战役”为主视角,从《发报机的号角》吹响,到舞动《地图上的红线绳》;从《从哪里认识你》的声声询问,到《巍巍太行》铿锵回答,通过散点、白描式的手法,回眸“三大战役”波澜壮阔的战斗场景,讴歌我们党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形象而深刻地阐明了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道理,激情讴歌人民战争横扫千钧、摧枯拉朽的不竭力量

第三乐章《清风》伴随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和“两个务必”的历史回声而奏响,在《会堂清风》的徐徐吹拂中,聆听领袖和共产党人那平凡如常的《磨盘的故事》和纯净高洁自然成的《梨花谣》,由衷地在心头点起理想与信仰的《这盏灯》,才有了《天下乡亲》里那杜鹃啼血般的“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的“四个最后”。从柏坡岭上吹起的这股清风,荡涤尘埃,让一个民族从此找到活的灵魂,从而触发了人们对执政为民、清正廉明这些时代课题的思考。

第四乐章《赶考》,以毛主席一句掷地有声的《赶考去》为创作契机和思想原点,道出了共产党人在西柏坡寻找到了强国梦之根和党群关系之本,感悟到了《一代代不改英雄气》的领袖情怀,《亲爱的青春》对先烈的追思以及他们浴血奋战和牺牲是为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民族情感、人间大爱得到充分抒发与释放,在《梦想照亮未来》的深情欢快旋律中,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深刻含义清晰酣畅……最后一曲《永远在路上》,再次引申了思考:“我们是为了谁,我们要依靠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哪里去?!”至此,从毛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到习主席提出的“两个永不”,从“进京赶考”到“永远在赶考路上”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诉求淋漓尽致地得到阐明和抒发。整个曲目气势磅礴,既有民族与时尚结合的艺术享受,又不乏启迪心扉的深沉思考,曲高和众,满满正能量。

这部作品选题创意1年整,采访挖掘2年多,词曲创作1年半,查阅的书籍、资料摞起来超过4米厚。文工团党委高度重视,主创人员先后36次深入西柏坡、平山、太行山区、沂蒙山区、河北、天津、福建古田等地,搜集到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历史资料。整部组歌迄今为止进行了6个版本的修改,仅歌词就进行了60余轮大改、160余次小改、上千次的细改;作曲进行了19轮的修改调整,力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词句都经得起检验和推敲。整部组歌文本文字约3000余字,累计修改字数达1亿2千余字。在这次集团冲锋中,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创作激情和艺术观点,每个人都迸发出了创作灵感,但都在步调一致、融我于他的行列中。

四年辛苦不寻常,在《西柏坡组歌》创作中,涌现出不少感人的故事,词作家王晓岭在一年多修改创作中,写歌词用的纸超过1.5米厚。作曲家印青担任音乐总监,在301医院住院期间,还多次在病房召开改稿会。作曲家臧云飞只身到大山深处、悬崖峭壁寻找群峦激荡的音乐感觉。指挥蒋燮斌患有严重的胃病和肝病,他每天只吃流食,坚持加班加点排练演出一个多月,20147月上旬参加全军文艺汇演演出后,就住进了301医院,目前仍在住院治疗中。还有郭鼎立、刘彤等,都多次抱病参加创作。在浮躁喧嚣的“快餐文化”包围中,这种踏石留印的作风,抱朴椎真的艺德显得弥足珍贵。可以说,《西柏坡组歌》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可歌可泣的创作过程,走近《西柏坡组歌》,你感受到的不仅仅有文化与艺术的时代高度,更有精神与追求的心灵温度。

20147月,《西柏坡组歌》在第十届全军文艺会演,荣获剧目一等奖第一名等12个奖项。同年9月,《西柏坡组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优秀剧目展演的开幕式剧目,在国家大剧院面向社会首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11月向全军文艺工作座谈会汇报演出,受到军委首长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赞扬。

根据中央领导批示和中宣部统一安排,目前该剧已在北京、天津、河北、四川、湖南、山东等省市演出一百余场。每场演出结束后,主创人员都广泛听取来自各方观众的意见

战友文工团继承发扬我军文艺光荣传统,始终以打造时代精品为己任,努力争当先进文化的排头兵、兴艺强军的战斗队、官兵欢迎的贴心人

居高声自远。由于主题重大、立意深远、视角独到、艺术精湛,推出的时机又高度契合时代,该作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然焕发出七大亮点:《长征组歌》的姊妹篇;波澜壮阔的红色史诗;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生动教材;最具时代精神的军旅强音;重塑信仰的青春之歌;民族与时尚结合的动人旋律;多维立体的舞台呈现。

强国必强军、强军必强魂,强军文化对部队军魂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也催生着部队强大的战斗力。《西柏坡组歌——人间正道是沧桑》便正是这样一部咏强军、塑军魂的军旅作品,是为强军梦、中国梦谱写的时代颂歌!

责任编辑:高天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西柏坡组歌——人间正道是沧桑

    2016-04-08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