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社会调查 > 专题调查 > 阅读信息
求是杂志社调研组:深度贫困地区有条件有能力与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关于甘肃省定西市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调研与思考
点击:  作者:郑志晓 等    来源:红旗文稿  发布时间:2017-11-07 12:03:08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硬仗中的硬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攻克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究竟如何攻克这一堡垒,让深度贫困人群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今年6月中下旬我们专程到甘肃省定西市作了一番调研,所见所闻所思使我们眼界大开,信心倍增。

   一、在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指引下定西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定西位于甘肃中部,通称陇中,总面积2万平方公里,现辖16县,人口301万。定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上的定西,曾是一块比较富庶的牧区。明清以来至整个近代,由于自然、社会等原因,定西逐渐成为全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史料记载,解放前这里的百姓一直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缺水喝、缺柴烧的生活。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曾在考察定西后认为,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

  我们党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事业从三西开始,三西扶贫从定西发端,定西的扶贫脱贫经验对全国扶贫攻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1983,随着国家三西建设号角的吹响,定西人民拉开了扶贫开发的历史性序幕,到1999年全市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改写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2000年以来,定西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以实施以工代赈、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等为主要措施,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作为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定西是甘肃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7个县区都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列入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现阶段脱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确保如期实现全市整体脱贫目标,这对定西打赢新时期扶贫攻坚战提出了硬任务,形成了倒逼压力。与此同时,定西扶贫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主要表现在: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面积量大面宽,村庄整治、河道治理、村内桥涵建设滞后问题突出;农村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小、产业链条短、抗风险能力弱,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较低,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不强;贫困群众因病、因学、因婚致贫返贫等问题比较突出,一部分贫困人口虽已脱贫,但脱贫基础比较脆弱,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可能重新返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足,现有贫困人口主要是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农民和孤寡老人等,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中国扶贫开发事业的总体形势和时代任务,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发展脉络,科学绘就了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核心内容的脱贫攻坚新蓝图,为定西在新形势下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定西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指引下迎来了又一个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定西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特别是在视察甘肃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攻坚的新路子。全市根据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制定了扶贫时间表,明确了两步走的扶贫目标节点:第一步,前3年重点解决贫困县脱贫摘帽问题,2016年临洮、安定、陇西3个县区实现脱贫摘帽,2017年漳县、通渭、渭源、岷县4个县实现脱贫摘帽,到2017年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以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700元以上;第二步,后3年集中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的指标实现问题,确保2020年全市绝对贫困人口基本消除,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定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明显,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84.24万人下降到2016年底的37.3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31.74%下降到2016年底的14.11%,第一步的扶贫攻坚任务接近完成,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五年,定西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成为全市扶贫开发史上减少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群众增收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特别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指引下,定西仅仅依靠扶贫攻坚谋划全方位发展,在推动协调发展上迈出了新步伐。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定西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16年完成生产总值33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0815元、6289元,增速均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这五年,定西在做大城镇上下功夫、在做强城镇上求突破、在做美城镇上创特色,以城镇化带动三农现代化发展,大力推动贫困村镇的跨越式发展,不少贫困村镇旧貌换新颜,搭上了现代化的快车。2016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2.32%,比2011年底的24.43%提高7.89个百分点,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6年底,全市用水普及率为95%,污水处理率为8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69%,分别比2011年底提高7.2930.5640.34个百分点。如今的定西,山坡披上了绿装,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要素流动更加通畅,正阔步走在全面小康的发展道路上。

  二、定西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主要做法

  定西30年多年扶贫开发的生动实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自然条件严酷地区脱贫致富的成功之路。定西的扶贫开发经历了以解决生存为主的救济式扶贫、以解决温饱为主的开发式扶贫,正在实施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的精准式扶贫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定西按照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对接甘肃省“1+17”精准扶贫政策思路,探索形成了新时期扶贫攻坚的有益做法,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定西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子。

  规范建档立卡,严把精准关口。2015年以来,定西先后制定“3456”精准扶贫工作思路、“1+16+5”精准脱贫方案、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政策文件,召开了驻村帮扶、企业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等多个现场会,交流经验做法,研究解决问题,有效推动政策落实。在建档立卡工作中,严把摸底精准关、程序精准关、资料精准关、录入精准关四道关口,切实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不断夯实建档立卡基础台账。通过开展建档立卡数据清洗、精准识别精准退出专项核查、脱贫攻坚回头看专项行动、脱贫人口复合压减等多种方式,从内容、程序、方式、责任等方面对建档立卡和大数据平台反复进行细化完善,识贫、校贫、定贫各环节层层压实,有力推动扶贫工作由比较精准向更加精准转变。

  聚焦区域特色,培育富民产业。定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核心举措,倡导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企业主办+群众入股”“公司+基地+贫困户”“贫困户+致富能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在全产业链上持续稳定增收。围绕中医药、马铃薯、草牧、果蔬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行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进产业扶贫模式,使农民人均产业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在新兴产业领域,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光伏、旅游等多元富民产业,建成7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89个乡级服务站和765个村级服务点,渭源县和岷县被列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7()全部列入全省光伏扶贫试点县()9个村被列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在劳务培训领域,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力推行统一培训组织体系、统一整合培训资金、统一明确培训主体、统一建立培训师资库、统一统计口径的五统一精准培训模式,强化劳务信息服务,拓展劳务输转渠道,有效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近几年,定西劳动力输转每年稳定在60万人以上,年劳务收入100亿元以上,从业贫困劳动力人均获得务工收入1.6万元以上。

  找准制约瓶颈,解决难题短板。着眼于补齐发展短板,定西找准制约因素,聚焦贫困村、贫困户,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教育卫生扶持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提高到90%,改造农村危房16.65万户,易地扶贫搬迁16.4万人,建成农村道路7517公里,实现了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标准化卫生室、农家书屋、贫困自然村通动力电和1500人以上行政村有幼儿园全覆盖。为解决群众因教返贫、因病返贫现象,定西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减免学杂费、书本费等教育资助政策,对患50种重大疾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台账,开展分病种、分批次集中统一救治,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等优惠政策。为充分发挥社会保障政策的兜底作用,逐年提高农村一、二类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和五保供养水平,今年定西农村一、二类低保年人均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3500元和330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集中供养分别提高到4855元和6020元。

  发挥制度优势,构建长效机制。为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实效,定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着力建立健全基础性体制机制,形成了有利于扶贫资源整合的大扶贫格局,凝聚起了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在领导机制上,着力健全市主要领导包抓区县和领导干部联系贫困镇贫困村制度,建立起了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脱贫的工作格局。在评估机制上,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组建第三方评估专家库,定期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评估,切实加强民主监督。在帮扶机制上,加快推动双联行动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加强和改进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村行动,进一步深化定点帮扶,目前全市共有1450个各级帮扶单位的4.2万名干部结对帮扶15.17万户63.16万贫困群众,累计筹集各类帮扶资金59.7亿元。在协作机制上,与福建省福州市签订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形成了“456”东西部扶贫协作模式和“1+5+2”协作协议,积极开展各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务实合作。

  三、定西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功实践的理论启示

  定西的扶贫开发是全国扶贫开发事业的缩影,定西人民对于扶贫开发的探索,为拓宽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作出了巨大贡献。定西作为深度贫困地区走出的脱贫攻坚之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重要的理论启示。

  必须学深学透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阐述了扶贫开发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系统阐明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这一根本路径。在地位作用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将如期完成脱贫任务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和底线目标,提升到关乎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战略位置,这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在方法论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先后提出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顺应了扶贫开发的客观规律,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定西市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指引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制定了精准脱贫方案和任务分解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全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在脱贫攻坚工作实践中取得了成效。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一定能以决战决胜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使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特别是对最穷的、最贫困的人民,扶贫要做在点儿上,要精准。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受自然、历史和发展滞后等因素影响,定西市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大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定西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攻坚堡垒,加大资金、资源和力量倾斜力度,增强县域经济对可持续脱贫的支撑和带动能力,实行市级领导联县包乡抓村制度,集中优势兵力开展攻坚突破,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定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的实效充分说明,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关键一步。

  必须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最大限度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最紧迫的一项任务,必须集中资源下大力气保证如期完成,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近年来,定西市构建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的大扶贫格局,健全完善了组织领导、帮扶支持、政策保障和激励约束机制,凝聚起了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同时,通过不断加大项目资金倾斜支持力度,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在基础设施、异地搬迁、产业发展、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事实充分证明,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异于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就是空中楼阁。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是新时期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重要经验。贫困地区往往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经济发展、社会发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都相对滞后。这些问题一方面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解决,必须由政府担起主导责任,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服务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大幅提升贫困人口的生活环境和水平;另一方面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最终还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培育贫困群众的市场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解决等、靠、要的思想,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定西市加大农民培训和劳务输转力度,找准贫困户与用工企业需求的对接点,支持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和持续增收能力,并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充分说明,打赢脱贫攻坚战,政府必须承担起主导职责,但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水平。

  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越性所在。农村贫困人口能否如期全部实现脱贫,从根本上取决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精神状态是否到位,取决于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是否能够得到落实。脱贫攻坚到了现在这个阶段,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困难,一些干部出现了畏难情绪,一些党组织出现了领导不力的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尤其是要加强一线的组织领导。近些年来,定西市坚持在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有的还增加了大学生村官,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脱贫成效。事实充分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当前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工作带动脱贫攻坚,才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调研组成员:郑志晓 王兆斌 吴晓迪 李雯博)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