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社会调查 > 专题调查 > 阅读信息
揭示4600万老年农民工生存现状:夹缝中的苦与累
点击:  作者:记者    来源:中国青年网  发布时间:2015-10-24 11:43:03

  

 1.jpg

看老年农民工图集

 

《活着》报道:黄昏时分,北京五环外的一处建筑工地旁,55岁的老范坐在马路牙子上吃着他的晚饭。三个馒头、一袋混合着豆腐干、花生米和零星肉食的小菜,共价值5元。路边熙来攘往的车辆扬起的灰土,被他就着馒头咽进了肚子里。像老范这样的老龄农民工并不在少数,中国人最忧心的“未富先老”的挑战已经抢先一步在农民工群体中显现。

 

河北人老辛今年59岁,四年来一直在工地上给人做水暖工程,来北京之后他最奢侈的就是花八十多块钱给自己买了件衣服。老辛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在承德修摩托车,小儿子去了三亚做房地产,家里的12亩地,8亩平地都包给别人种了,每亩每年收入1100元,剩下的山地老伴在种谷子。老辛一家都漂泊在外,只有过年才能聚在一起,他每年到年底能省下4万块钱。

 

晚饭时工头请喝酒,老辛和几个工友挤住在一间宿舍里,他们在食堂买了三个小菜和几个馒头,喝着12块钱一瓶的牛栏山,一顿饭就这样凑合过去了,但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奢侈。

 

像老辛这样的老龄农民工并不在少数,根据今年4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目前的2.73亿农民工里,50岁以上的占到了17%,总数超过4600万人。建筑、运输等行业工作又苦又累,年轻人越来越少,活跃在这些行业的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这一本应在家颐养天年的群体,却为了挣钱补贴家用或存钱养老而漂泊在外。

 

2.jpg

五旬民工为谋生仍在干重体力活

 

老冯在工地上开货梯。他的父亲去世得早,家里条件差,高中毕业时也没法安置工作,又赶上男女比例失调,所以他一直独身。去年,他把自己的三亩地给兄弟种,然后跟着同乡的包工头来到北京。他说自己活了一辈子都没出过远门,觉得哪儿都不如家里好,但为了赚些钱养老,却要在这个年纪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每月能挣2500块钱。外梯墙上贴着的资质证书上显示老冯的年龄是58岁,可他看起来有近70岁的模样。老冯的晚饭是5个包子,一个1块钱。宿舍里太热,人又多,老冯一边吃饭一边拿毛巾擦汗,屋里弥漫着浓重的汗味。晚上,老冯在公用盥洗室里擦洗身体,这里居住着上百位农民工,环境简陋,空气污浊,但即便如此,为了多赚一些钱,仍然有很多人委身于此。

 

老范来北京五六年了,一直在工地上给人铺地暖,每年能挣3万块钱。他有一儿一女,女儿嫁了人,儿子在杭州打工,但却不知道犯了什么事被判了十年刑,法院寄了一纸传票到家里,他追去杭州也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继续在外漂泊。他说儿子快出来了,总得赚钱给他结婚。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高龄农民工是一个身处于夹缝之中、很容易被忽视的群体。无论保安大哥还是保洁阿姨,据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显示,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农民工仅占38%,参与养老保险的仅占16.7%

 

当整个社会还在纠结于延迟退休政策时,老年农民工群体则无声地演绎着“延迟退休”的苦与累。如今国内不少地方都明令“严禁60岁以上农民工一线作业”,但老年农民工的人数却一再冲高,归根到底,未富先老是根本原因。他们身上背负着沉重的担子,挣钱不仅仅是为了养老,也是为了养家。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