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大谁缉事|在GPT浪潮下的AI纪元,张某雪峰们鄙夷的文科专业还有用吗?
点击:  作者:大谁缉事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编发】  发布时间:2023-09-25 15:27:31

 

1.jpg 

 

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正在重塑人类社会秩序。它不断地改变着、也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当人工智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生成文章、能够翻译出十分有难度的外文时,不少人、尤其是文科生都会无比沮丧,认为自己磨炼多年的技能一夜之间就已经被替代了。毕竟,现在有这些聊天机器人,能跟你聊得天花乱坠,还有那些以假乱真的“假人”,竟然能模仿名人的样子——这些科技的飞速进展正在改变我们的学习、工作、创造甚至思考的方式。然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文科学习的根本目的和最重要功能是否就是为了掌握那些在没有AI的时代就看起来被某雪峰等网红嘲笑为门槛不高的“所谓”技能?
且不说某些网红们自己赚钱的方法恰恰和理工科几乎毫无关系,单单说某些网红们的看法,在AI时代注定是肤浅和短视的。声称懂理工科的人却恰恰最无视技术时代的科技特点。他们用相对固定的志愿套路去服务千千万万的学生,几乎让理科生都填计算机、土木,让文科生都去填汉语言文学和法律——这本质上和去快餐店吃薯条汉堡、喝固定的碳酸饮料毫无二致。去快餐店是容易惰性的,但又最容易产生迅速满足的快感,因为可供选择的范围固定而呆板,程式化且没有营养,对于商家来说,这样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高效、节省成本又能迅速暴利。但对于本该因时、因地、因人而细致全面规划的高中毕业生来说,就可能遭遇一场人生过早被简陋化设计的灾难。看起来,网红们是在为穷人们的孩子们掌握技能而苦心呼号,殊不知,这恰恰是让孩子们完全放弃掌握长效技艺而仅仅迷醉于短期技能的知识陷阱。

2.jpg

科技的进步其实没有让人文学科变得无用,反而让它们更加重要。那些看起来没有门槛的技能实际上是人文社科里不太核心的部分,也是最浅层次的文科部分。这是因为人文学科主要是培养创造力、道德观念、对信息来源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以及有效地与团队沟通的技艺。此外,人类与技术的互动需要更多的伦理、文化和社会层面的思考,这正是人文学科所擅长的领域。技术到技艺再到艺术,文科如此的脉络决定了纯工具层面的技术本就不是其所本质与关键的领域。因此,文科教育在数字化时代恰恰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大型语言模型的确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震撼,这种挑战很震撼放在文科的技术技能层面显得尤其的肉眼可见,也就因此会更加让人惊心动魄。比如驱动ChatGPT的技术,其本质是基于大量文本上训练的人工神经网络,从而去预测人类的写作思路和用词,同时快速查找信息,最终快速生成与人类产生的内容相似的文本或图像。但是,再强大的机器也不能绕过人类道德,所以,人类更重要的任务之一必然包含如何最好地使用和利用这些工具,并且保证能够合乎道德、负责,并确保我们没有做任何伤害弱势群体的事情。阿根廷哲学家兼精神分析学家米高·本尼赛戈(Miguel Benasayag)认为“人工智能”这个词汇其中的“智能”仅仅是一个隐喻。尽管人工智能在计算能力方面可能会超越人类,但它本身无法赋予这些计算以任何真正的含义或理解。将人类复杂多样的思维过程简单粗暴地归结为计算机代码的想法是一个误解,而坚信机器可以完全替代人类的思维则显得过于荒谬。正如约翰·O·麦金尼斯(John O. McGinnis)所说:“ChatGPT只是与人们关于世界的文字相连,而不是与世界本身相连。它漂浮在我们创造的冗长语句的海洋上,而不是直接与真正的海洋相连。”

3.jpg

当然,更多的理工科学人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改进,这些障碍将被及时克服。它的神经网络最终将更有效地处理数据,随着它从其他文本和人类互动中收集更多的数据,它的学习能力也将得到提高。理工科的学者们认为,那种认为“ChatGPT永远不会取代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等人类技能、人类的写作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人类的思维本身不会”的想法是出于文科人的无知,至少,这种想法没有太长的期限了。因为AlphaGo这样的人工智能程序击败了世界上最好的围棋选手所证明的那样,这一壮举需要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如果人工智能可以批判性和创造性地思考,那么,目前这些文人式的判断都会很快过时。在科学主义者们的线性思维看来,ChatGPT令人信服地模仿人类写作的能力实际上反映了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就像数字处理一样,写作本质上是为了解决问题,不管这些问题是关于政治、政策、哲学、美学还是其他什么。写作被人文主义者们视为一项独特的人类活动,与数字计算不同。但这两项任务在科学主义者和AI技术革新者的眼中在根本上是相同的:他们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在解决问题——批判性和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这种争论其实由来已久,学者们、学生们从定量研究VS定性研究的争论时代开始就一直在科研领域内对此喋喋不休。现在似乎到了要见真章的地步。面对这样的技术捆绑式的谈论,人文主义者们应该思考的是,在线性维度上的探讨其实已经没有意义,这需要哲学式的超越和历史式的理解。

 

的确,理工科一直致力于回答“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但是人文社科更擅长回答“为什么”和“应该吗”的问题。人类如果只是追求技术进步,就会容易丧失真正目的。理工科所追求的真理是客观实证的真理,但缺乏内在的人文价值。而人文学科、包括相当部分的社会科学,其追求的是内在价值,而非客观、实证的真理。如果把科学规范强加给人文,把唯科学主义笼罩在所有人文学科头上,若干年后,人将只活在没有价值的真理的世界。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本质分别是什么,区别在哪里?政策制定者的义务和关怀的向度应是怎样的?技术对人文的不同影响应该怎样理解?这一系列问题都指向背后蕴含重要人文意义的议题,因为,只要人类想应用人工智能而不是被其主宰,那么人工智能的定位就是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类的智能,其道德性的实现的把门人必须是人文精神与其内核。

4.jpg

人工智能确实带来了文科教育的范式革命和前所未有的强力冲击波,但正是如此,注重综合素质与批判精神的文科教育可能将更具有价值。在新型文科的教育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不再只是古板地听听讲座以及炫技式的背诵——虽然这些依然是很重要,但是只是构成新型文科教育的部分基础——新时代的文科教育更多重点会培养学生如何管理、沟通、领导、研究和分析、团队写作与决策制定等。人类智能远非仅仅是一台计算机,它包含了情感、实体性,并不时犯错的复杂过程。有了人工智能,大学教育的意义可能会改变。张雪峰式的网红口中的大学,在人工智能时代将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如果你只是想学习某种技能,那么未来由非人类的人工智能构成的网课平台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更可能的情景是,很多职业已经完全被替代,从而失去了求职的必要,学习的价值当然也就不复存在。然而,那种古典意义上的、追寻人文价值的传统书院、柏拉图式的学院可能会在AI时代复兴——师生在这里区分开人类的意义和机器的程序,在这里沉浸和反思世界和人类的本质命题。这恰恰就是人文学科才能提供的教育。从这个角度来说,AI反而更有可能和文科成为更好的伙伴。

5.jpg

在人工智能不断创造进步和效率的今天,也一次又一次裹挟着人类。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人机结合,更像是机器对人类的殖民化。这一趋势在我们的记忆外化方面尤为明显。很多人的记忆力越来越差,尽管他们的记忆问题并非退化性疾病所致。以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使用为例,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和交通道路的不断复杂化,许多司机开始依赖导航设备。已经有不少研究开始关注这个现象,并且发现,那些坚持自己记路、力图减少对导航依赖的司机,与那些长期依赖导航的司机相比,几年后其大脑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些研究发现,仅仅在使用导航三年后,那些依赖导航的司机大脑中负责测绘时间和空间的皮质下核出现了萎缩,同时还出现了某种阅读障碍症状,无法准确判断行车路线的时间和空间。这实际上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对人类的殖民化的一种表现。我们的大脑本来有的功能被外包,但这些功能并没有得到新的任务来替代,于是它们开始退化。
对于人类来说,智能建立在欲望的存在和对自身漫长历史的认知之上。离开了人类大脑的运作和肢体活动,智能其实就不存在,因为人类智能是与身体紧密相连的。大脑本身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在特定环境中才得以真正体验和运用。相反,机器不同,它们在进行计算和预测时,并不能为这些行为赋予真正的意义。许多人工智能研究者坚持认为机器会取代人类的一切,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之间只存在程度上和数量上的差异,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创造意义的源泉是人类,而不是计算机。因此,将人工智能视为人类智能的简单延伸是陷入了还原论的陷阱,从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换言之,只要人的定义还是人,即便是人机合作(而非机器灭绝人),那么,对于人工智能和人文本身的思考就应该警惕超人类主义的思维绑定。
在这场人类文明和科技的大重组、大变革中,文科专业所蕴含的人类最重要的底色——领导力、法治思维、批判性思维、与人沟通和协作的技能,恰恰是均衡技术创新与人类权利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的核心本领,也恰恰是维持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美国的做法为人类提供了双刃剑:一方面,美国政府的科技发展程度傲视全球,在人工智能方面,美国一骑绝尘;但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已经将唯科学主义发展成了一种非理性的宗教原教旨主义:美国政府从全世界提取数据,但是从不提取也不尊重价值;美国政府把世界视为自己随意处理和缄默的数据库,为美式普世价值、资本主义、美元霸权和帝国主义的价值观服务。我国著名文学学者蒋晖指出,美国政府从未反思过自己的价值观。美国充满了虚伪的雄辩技巧与肤浅的独立精神,事实上整个国家充满了对世界的教条式的理解,并不允许任何人对美国的底层价值观做任何真实的批评和批判,因而,当今的美国文科已经堕落为仅仅服务于资本家的权力与白人至上逻辑结构里的权力。
这不仅仅是一场争论,这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大变革,因此我们更需要人文的力量。民众越来越多地在被AI替代或者是训练。劳动力得到的仅仅是解放吗?底层人民的未来是更加光明还是更加暗淡?人工技能加持后的技术世界,社会阶层固化是不不是会更加严重?人类是否会异化为机器?尽管目前的科学主义者们坚定认为人类灵感、悟性和创造力的机制一定也最终可以被转化为一个图灵可计算的解决方案——但是,且不论这样的技术实现难度和时长如何,至少,要使得人工智能的未来仍能够由人类掌控,那么,带有历史学和哲学双重意义的人文价值观、批判精神、人类特有的创造和想象力就是塑造它的最底层力量,也是人类最后的阵地,因为它们包含了我们人类最珍贵的所有复杂而微妙的、让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情感体验:喜悦与悲伤、决心与沮丧、敬畏与轻浮、希望与恐惧、美感与恶感、关怀与意义。当实证主义——科学主义——人工智能主义被当成一神教一般地崇拜,那么人类社会的一切都会被化为可以被机器操作的变量,再也没有了理想、信仰和美好希望所带来的力量:毛主席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恰恰不是从纯定量的实证主义角度进行的分析。因为按照当时社会情境分析,星星之火在唯科学主义的定量层面可以忽略不计。面对列强环伺的新时代与AI时代,人类文明也应当倔强地保留这样充满理想主义的星星之火。就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与拓展,在充满列强的世界中坚强行走,从而能够破除“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不仅为新时代中国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而且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更是为其他国家走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注入了信心,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世界意义。这正是破除“唯西方一元论”的绝佳案例。强人工智能纪元的来临,我们也更当思考:是否需要在教育中破除网红们“文科没有壁垒”的惰性思维和简陋认知?

(作者大谁缉事,系万邦图治区域国别学苑专栏作家;来源:昆仑策网【授权编发】,转编自“万邦图治区域国别学苑”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