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阳哲东|回忆我在三农学会的日子
点击:  作者:阳哲东    来源:“艾草公益”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03-16 17:21:26

 

1.jpg 


写给三农二十年

今年是三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我要写点什么,纪念她的青春并找回我的初心。

我对三农学会很有感情,考研究生是缘起三农学会,找到人生的另一半离不开三农学会这个平台,参加工作也和三农学会有关,总之我很感恩这个组织,我对这个组织抱有很大的期望。不知道现在在校的会员们怎么看待三农学会,活动组织得怎么样?待在三农学会里开不开心?有什么新的进展和收获?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在三农学会的点滴生活。

我从小对政治感兴趣,认为只有从政才能改造社会。但是,“从政”并不等于“当官”,改造社会绝不是靠几个官。

14年前的秋天,我还是大一新生,走出宿舍,在“百团大战”招新中看花了眼,我对什么书法社、漫画社、街舞社毫无兴趣,觉得只有加入学生会、当学生会干部才是正道,于是我同时加入了校学生会和院学生会,还在班级里兼任班长,几个月来,忙的不可开交,浪费了不少时间。特别是学生会那种等级森严的“官本位”文化让我很失望,不到一年我就退出了学生会,我至今仍然感到庆幸,没有为了当学生会里的“头头”而继续耗在那个地方浪费青春。

在大学初期,我找不到目标,没有方向感,也没有归属感。我已经错过社团首轮招新,庆幸地是,某一天我和父母在校园散步的路上,顺便看到三农学会在开展第二轮面试,于是我现场报了个名,没想到他们在众多报名的新生中要了我(其实几乎没刷什么人),我当时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挺厉害(这种竞争意识是很狭隘的)。

我被编在了学会秘书处,这里的氛围和学生会大相径庭。负责人是潘站(花花),他口才很好,每周的例会,他都给我们讲三农学会的历史、国内外大事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他和学生会干部不一样,他很儒雅、没有架子,也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而且对我们很关心,我很喜欢他。他找我们,我不厌烦,我逐步产生了归属感,开始想要为这个组织做点什么。我们秘书处的会员还有俊辉、柏宏、张露、冯雁、李玲等,他们都特别好相处,我们之间没有半点小心思、小九九,和学生会的环境截然不同。在这个组织里,我大多数时间是感到快乐的,进而产生了莫名的使命感和幸福感。

我好奇地问社团是谁创立的?一位学姐说,是刘盛。我问是哪个刘?哪个盛?他们说是文刀刘,我没听清楚是哪个盛。我又问刘盛现在在哪里?学姐说已经毕业多年了,现在做公益。从此“刘盛”这个名字就刻在了我的心里,我觉得他怎么会这么有情怀,这么有组织力,怎么办了这个好的社团,我萌生了见他一面的想法。

2010年,我在秘书处主要就是负责打板做宣传海报、做简报。说实话,我是学工业设计的,但是我这个工科生设计的海报真的没有什么“设计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反倒是逐渐放弃了工业设计这个专业,被三农学会吸引住了。这其中的吸引力,主要在于“三个人”:温铁军、刘老石、李卫星。

首先说温铁军——他是我思想的启蒙者。2010年学会请温老师参加来校讲座,我见到了他,会员们热情地鼓掌、唱会歌,大家对温老师的热情感染了我,他是我们的精神领袖,作为人民大学农发院的院长,没有半点架子,和我们讲他知青下乡、大学期间的“叛逆”的故事,我没有和他说上一句话,但是我觉得他懂我们,是我们自己人,他那双笑眯眯的眼睛,让我觉得亲切得不得了,温暖极了,传递着我说不出来的信息和力量。2011年他又到湖南农业大学给研究生讲座,学会组织我们去旁听,我坐在大教室的中间过道上听他传道授业,我感受到了一种通透、睿智和坚定,觉得他的学识真渊博啊,佩服得不得了!其实具体内容我几乎没怎么听懂,这一次旁听给我特别大的打击,我觉得自己太差劲了,于是下功夫把《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等书啃了一遍,这件事是促使我跨专业考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的重要原因。

2.jpg

2014年寒假和温铁军老师

其次是刘老石——我认为他是触到时代脉搏的人。2011年的上半年,温老师的学生石嫣到学会来讲刘老石的事迹,刘老石是天津科技大学的讲师,也是温老师的博士生,2011年3月因车祸去世,整个乡建圈笼罩在悲痛的氛围之中。石嫣告诉我们,刘老石在世时,十分接地气,跑过二十多个省开展合作社工作,农民们称呼他为“刘老师”,但他认为自己懂的不比农民多,于是改名叫做“刘老石”,也寓意像石头一样平常而坚定。他在世时,每年寒暑假,还要组织动员全国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村参与农村建设,宣传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农村发展,几年来参与支农的大学生已逾万人。温老师说他是焕发师道魅力的乡土派教师。我听了他的事迹,还学唱了孙恒作的歌曲《不朽的石头》,感动地掉眼泪,我产生了到农村基层去实践的冲动。

第三个人是李卫星——他是我们身边的榜样。至今我仍觉得学会没有总结好、宣传好李卫星的事迹,我也说不出他具体的事迹。但是通过口口相传,我觉得他是一位很有情怀、很有本事的人,是三农学会会员当中的佼佼者,他和侯红星一起给时任省委书记写信,并得到了大段的肯定性批示,我很佩服他们。从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王国峰老师口中我间接了解到,卫星是一位很有开拓精神的会员,我之所以能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主要是他协调的资源。也就是这次论坛,我和闹闹去河北前南峪村见到了农业部原政策法规司司长郭书田,在当时的我看来,郭书田是农业部的司长,算是很大的领导了,他为人亲和,待人真诚,没有半点瞧不起我们穷学生的意思,夜晚工作人员不让我们采访他,他却招呼我们进来,并给我们讲农民为新中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剪刀差”政策下农民贡献的劳动剩余,(1952~1997年的46年间,农民以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方式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12638亿元,平均每年274.7亿元),让我深为触动!在我们即将离开时,郭书田给我们题词“真心真意为三农服务是当代大学生的天职。”我因此感到了莫大的使命感。

3.jpg

时任农业部司长郭树田给我们题词

2011年我又争取到山东临沂沈泉庄村参加了第十一届全国村长论坛,见到了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局长黄道霞,我向他汇报了三农学会的情况,他激动地不得了,欣然题词“三农学会万岁!”,我想这就是老一辈三农人的风范和品格吧。我之所以提这些活动,是因为卫星的遗产影响了我。2016年,我在村里工作遇到困难,这时卫星母亲给三农学会写了一封信,并送给我们100双绣着“关注三农、塑造自我”的鞋垫,他的信和鞋垫给了我巨大的鼓舞,我感慨要“接过卫星的枪,卫星是我们的好榜样!”,同时,刘盛和侯红星非常关心我的发展,在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在村里的工作有了起色,这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4.jpg

卫星的妈妈给三农做的鞋垫

说到这了,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个关于“贵人”的感悟。我以前粗浅地理解,贵人就是给我钱、给我物、给我资源的人,在我关键时刻提拔我的人。但是,2020年,我和我爱人在北塔公园跑步的时候,认为温铁军、刘老石、李卫星、郭书田、黄道霞、刘盛、侯红星等更是我的贵人。温铁军给我钱了吗?黄道霞提拔我了吗?郭书田帮我忙了吗?都没有!他们可贵就可贵在,给了我一颗赤子之心。特别是温老师,他从来没有跟我们说要干着干那、要搞这个关系、攀那个关系,却好像一盏指路明灯,闪闪发光,给我方向、给我勇气、给我力量,让我朝着理想而不懈奋斗!我觉得这是比给予金钱和权力更可贵的地方!我想起了《毛选》,毛主席从来不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讲厚黑那一套,从来不去教别人怎么做人做事,怎么当官发财,他倡导的是“六亿神州尽舜尧”“彩云长在有新天”“世界是大家的,做事靠大家来”。

到人民大学读研后,温老师经常引用“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来鼓励我们,毕业后我选择到宁夏东华村工作,有留京的朋友惊讶我的选择。我说绝不是我有多崇高,像新闻里宣传某些人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来到大西北的乡村奉献青春那样,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因为我在大城市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加之“不害怕”农村的工作罢了。

先说“理想的工作”。当年进金融、财会类大企业赚快钱是很多毕业生的首选,但是我不认为这是很理想的工作,整个人都被金钱量化、驱使,我不喜欢这种感觉。而当年国考农业部又没有本专业的招录计划,迫于经济压力,我被迫离京择业;再说说“不害怕农村”。三农学会每年组织的“三下乡”活动,让我着了魔一样,在这个组织让我确确实实产生了“下乡光荣”的观念。特别是2011年我组织高校联队到桑植县凉水口镇韩家坪村支教,做了那么一丁点事情,当地村民竟然热情地欢呼“贺龙的部队又回来了”,对我们这支学生队伍又是送腊肉,又是送蔬菜水果。我们入户调研,老百姓掏心窝子的话都给我们讲,让我受到了极大的感动,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人和人之间的真诚、热情、宽容,这些都是金钱买不来的东西,弥足珍贵!这也是我一个湖南人研究生毕业后到西北农村工作“不害怕”的原因。我虽然生在城市,但是下过乡、做过工、感受过群众的温暖,或多或少知道基层的一些事情,不仅不害怕,反而发自内心地认为“真心真意为三农服务是当代大学生的天职”。

6.jpg

大学生乡村建设支农团队

三农学会给了我很多,我对三农学会也不是无所作为。2011年,学会中有会员质疑支教的意义,甚至提出短期支教就离开对孩子带来的心灵冲击大于收获。年底,我在项目总监的岗位上发起了“心灵火炬项目”,组织支教老师和学生通过长期通信、寄礼物的方式温暖彼此。2012年圣诞节,我策划发起了“爱心接力,小玉加油”募捐活动,顶着期末考试的压力,发动校内外学生社团通过“人人一块钱”、“千人大义卖”等方式,短短几天时间为白血病女孩卢佳玉捐款5万余元。我清楚地记得童欢取下佩戴多年的玉佩给小佳玉戴上,会长傅莉莉在林科大后门的银行清点硬币的场景,学生们没什么钱,毛票多,我们那天确实是“数钱数到手抽筋”,虽然这些钱不是自己的,但是却比自己拿着花更开心。参与募捐的谢同学感慨:“第一次觉得人的力量是这么伟大!我们花费的只是精力和时间,得到的却是感动与成长。”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京城活雷锋”孙茂芳同志得知此事,千里迢迢从北京赶来,为同学们颁发锦旗并做了一场宣讲报告。

5.jpg

2012年12月和小佳玉合影

在三农学会的日子里,我们常常说的口号是“关注三农、塑造自我、建设新农村。”,我必须承认,我为三农学会做的微不足道,从这个组织获取的却很多很多。

加入三农学会,我才有机会去重庆西南大学参加“第二届南南论坛:可持续实践与乡村建设”,才有机会结识我人生中的另一半,我才知道“贫穷的大亨”卢作孚,才明白什么是“大公无私、为而不有”,也才理解宗庆后的人生价值观。

回忆了这么多过去的事情,我似乎找回了自己的初心,那就是我和我爱人热恋期间的共同价值观——做一个有能力应对复杂社会的纯粹的人!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吃、要穿,这是基本物质保障,我们更需要的是“真同志”,这是比什么都宝贵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不容易的。友谊需要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似乎与“三农”越走越远了,但是我心依旧,仍然愿意为三农学会、前浪基金、艾草公益做点绵薄的工作。

在校时,前浪们常常自嘲:“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 。”,我想“三农学会是大家的,干事靠大家来。”期待三农学会在大家的努力下,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到那时,你们“忽报人间曾伏虎”,我们“泪飞顿作倾盆雨”。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谨以此文,祝福我们的学会生日快乐!

阳哲东
2024年3月11日凌晨3点
于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

(来源:“艾草公益”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阳哲东|回忆我在三农学会的日子

    2024-03-16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