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张天星:城市化建设需找回美丽“乡愁”
点击:  作者:张天星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6-10-01 10:16:52

 

 1.webp.jpg

 

  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的讲话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分析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遵循。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与工业化一道,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两大引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从1978年约18%增长到2014年的近55%,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注意到,随着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也伴生而来,有的城市规划建设粗放,生态环境污染,基础设施滞后;还有的城市不实际地贪大求洋或大拆大建,导致城市景观结构和文化个性遭到人为破坏,应有的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流失严重等等……越来越多的人无不感叹道,记忆中的“老家”已变成了“水泥森林”,回不去的“故乡”成为人们共同的“乡愁”。

 

  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建设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呵护碧水蓝天、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党和政府的紧迫任务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比如去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就确立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七大基本原则,其中“文化传承,彰显特色”的原则备受各方关注。提出的“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体现了对传统“乡愁”文化的保护。《规划》还将“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作为重要原则之一,对遏制以往大拆大建、圈地盖楼的粗放式城镇化的做法和“千城一面”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古人云:“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又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段回忆一段情思,一个“老家”怀念。特别是在进入城市化时代进程中,“乡愁”已成为远离故乡的人们的一种寄托、一种思念,更是失地农民心灵深处宁静温馨的港湾。把这个道理放到城市工作层面上,城市工作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所在。常言道:“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顺应城市发展新形势、人民群众新期待,首要的是要尊重自然,对自然规律怀有敬畏之心。认识规律、尊重规律、运用规律,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时,就应当明确建筑风格、空间组合、色彩材质、绿化景观、环境构件特征等要求,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尤其是城市空间特色规划中明确的重要区域、主要轴线、关键节点建设项目,应当在主流媒体等进行公示,广泛听取意见,接受公众监督。凡是社会公认能够反映城市发展历程的建筑、道路、街区等,都要科学论证并提出保护和发展要求,确保城市建设历史特色的连续性,切实做到功能与形式相统一、外观与环境相协调,坚决反对贪大、媚洋、求怪、山寨等低俗的城市建设作派。

 

  人是城市中最活跃的因素,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人。突出人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城市化建设的实效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一方面要更多地从人的需求和发展出发,解决好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真正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真正实现人口城镇化。另一方面,要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促进功能提升与文化文物保护相结合;更加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与原有城市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更加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更加注重鼓励城市文化多样化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形成多元开放的现代城市文化。同时,我们还要紧紧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城市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检验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找回记忆中最美的那份“乡愁”,让城市特色禀赋、乡愁、青山绿水弥漫在城镇中,就能走出一条“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中国特色城市发展之路。

 

  (作者是湖北当阳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昆仑策网: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