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叶留阳 张占亭:倾力做好纪念焦裕禄三件事
点击:  作者:叶留阳 张占亭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7-03 06:47:00

 

1.jpg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的日子里,兰考老同志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当年倾力做好纪念焦裕禄的三件事,仍然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一、焦裕禄的陵墓是怎样迁回兰考的


焦裕禄临终前对张钦礼说:“钦礼,我的时间不多了,有句话我不能不说了。……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2.jpg

【焦裕禄带领群众治沙】

张钦礼知道,这是即将离开人世的焦裕禄留下的托付之情。他饱含着对未竟事业的牵挂,饱含着对兰考这方热土的万分留恋,也饱含着对张钦礼的无比信任。焦裕禄临终时推心置腹的话语刻在了他的心上,成了张钦礼念念不忘的夙愿、割舍不掉的情结和改变兰考贫穷面貌的强大动力。为了早日实现焦裕禄的遗愿,张钦礼思索着、尝试着、努力着。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张钦礼乘河南掀起宣传学习焦裕禄高潮之机,亲自跑到河南省民政厅请示这件事,当面向民政厅施厅长陈述了焦书记的临终嘱咐,施厅长听了十分感动。但鉴于上级就地安葬的有关规定和当时组织上已将焦裕禄安葬在郑州的现实,再迁坟已不可能。张钦礼十分理解地离开了省民政厅。但他并不甘心,因为这是焦裕禄临终的嘱托,这里体现着一种精神,这也是他对焦书记当面点过头,答应过的事情。

一九六五年五月焦裕禄逝世一周年之际,兰考县出席河南省贫代会的二十六位代表,买了一个大花圈,乘着大会秘书处派的大轿车,前往郑州烈士陵园悼念焦裕禄。陵园内烈士墓一大片,每个墓前有一个小石碑,刻着烈士的名字。代表们一下车,在陵园内抬着花圈,流着泪到处寻找。突然,有人喊道:“快来呀,焦书记在这儿!”大家一齐向焦裕禄的墓跑去。他们向焦裕禄的墓敬献花圈,然后扑通扑通地跪趴在焦裕禄的墓前,痛哭不止。

“焦书记,我们想你呀!”

“焦书记,我们来看你啦!”

“焦书记,你是为俺兰考活活累死的呀!”

他们抱碑拍墓,呼唤伴随着泪水在风中飘荡。随行的樊哲民、刘俊生含着泪劝大家:“别哭了,快开会了,回去吧!”老贫农张传岭痛哭失声,说:“焦书记为咱操心,跟着咱兰考受苦。如今咱的日子好过了,他却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这儿……”一语未了,樊哲民、刘俊生和大家一齐痛哭起来。最后,为了不影响开会,几个随行的人员把他们连拉带抱地拽到汽车上。车开了,车厢里仍是一片抽泣声。这件事着实让张钦礼感慨万千。他理解兰考人对焦裕禄的这份感情,他在心里默默地说:“兰考人怀念焦书记,还得跑到郑州,那么远,多不容易,多不方便啊!”这时,焦裕禄临终时的嘱咐又响在他的耳边,他的泪忍不住地一滴滴掉了下来。兰考县二十六位代表到焦裕禄墓前哭祭的事,更加坚定了张钦礼为焦裕禄迁坟的决心。

机会终于来了。一九六六年二月七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长篇通讯,一个学习焦裕禄的高潮在全国兴起。再加上穆青、周原有建议,兰考人民有要求,张钦礼要借这个东风来实现焦裕禄对他的托付之情。一天,张钦礼指着窗户外面一堆堆、一团团的人,问卓兴隆:“老卓,你说那么多人来咱这儿,都看什么呢?”“反正不是看你看我的。我太胖,你太瘦,没看头。”卓兴隆的幽默是出了名的。“你看,学习焦裕禄这么大的阵势,可咱焦书记的坟都不在兰考。我们能不能像诸葛亮借东风那样……”没等张钦礼把话说完,卓兴隆心领神会地笑了,说:“听你这话的意思是,焦书记的墓地在郑州,咱兰考群众悼念不方便,来兰考参观的人想看看焦裕禄的墓还得跑到郑州。咱去跟省委说说,请求把焦裕禄的墓迁回兰考!”张钦礼笑了,说:“知我者,卓兴隆也。”于是,张钦礼以县委的名义向省委起草了一份迁坟报告。他叫上卓兴隆,带着报告,带着穆青、周原的建议,带着兰考人民的重托赶到河南省委,请求将焦裕禄同志的遗骨由郑州迁回兰考安葬。张钦礼找到省委刘建勋书记,刘书记同意了兰考县委的请求。张钦礼心中很激动,说:“得有个手续吧!”刘建勋对纪登奎说:“给他们办一办吧!”纪登奎当下就批准了兰考县委的请示,并派人通知郑州铁路局密切配合,备好火车专列。

兰考的沙丘很多,安葬在哪里为好呢?县委经综合考察研究,最后确定:焦裕禄陵墓建在县城北边黄河故堤的沙丘上。一是这里离县城近,便于瞻仰管理;二是当年焦裕禄查风口时,曾站在这儿幽默地对张钦礼说,“这里站得高,看得远,可以观察到沙起沙落……今后我死了,可以埋在这里。”焦裕禄墓地确定后,张钦礼亲自挂帅,积极做好迁坟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这时,铁道部下发了“从三月一日起,禁止用火车运尸体”的通知。为此,焦裕禄的迁坟工作必须在二月底前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张钦礼带领大家连天加夜地干,县直机关和闻讯的兰考群众踊跃参加义务劳动。人们为迎接他们敬爱的焦书记回兰考忙碌着,兴奋着……

一九六六年二月二十六日,迁葬工作开始。这天上午,在郑州市烈士陵园举行了起灵仪式。省委刘建勋书记带领参加省三级干部会议的各地、市、县负责同志参加了仪式并讲了话。起灵仪式结束后,焦裕禄的灵柩用汽车运到火车站,移到早已备好的火车专列上。郑州铁路局派出的火车专列共四节车厢。一节是省、地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一节是灵柩和护灵的焦裕禄家属等人员;一节是国棉三厂的军乐队;一节是花圈和工作人员。火车头前边挂着焦裕禄同志的遗像,系着黑纱。车厢两旁贴着“向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巨幅标语。

 

一个县委书记去世,国家动用专列运灵柩,这在中国历史上当属先例,也是当时焦裕禄最大的殊荣。火车从郑州出发,中午十二点左右到达兰考。在一片哀乐声中,焦裕禄的灵柩从火车上移到汽车上,由送灵人员陪护着缓缓驶出火车站。此时,兰考的火车站广场和大街两旁肃立着迎灵的人们。兰考县委、县人委的领导胸戴白花,臂戴黑纱,满怀深情地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迎接他们的好书记焦裕禄。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看到焦裕禄灵柩的到来,有的默默流泪,有的痛哭不已。在痛哭的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农民孔令焕的妻子,她抱着被焦裕禄救活的孩子,一直撵着灵车哭喊,还有红庙公社张全德的妻儿老小……哭声感天动地,在兰考上空久久回荡。

3.jpg

兰考老百姓簇拥着焦裕禄的灵柩】

中共兰考县委在焦裕禄墓地举行了隆重的安葬大会。据当年《河南日报》报道:
参加追悼会的有五、六千人。墓前搭起了牌楼,牌楼两边写着:“挥泪继承壮士志,誓将遗愿化宏图”;上面的横额写着“焦裕禄同志永垂不朽!”
会场上还飘扬着四面红旗,旗上写的是:
韩村的精神,
秦寨的决心,
赵垛楼的干劲,
双杨树的道路。
这四面红旗是焦裕禄同志生前在兰考树立起来的。这四杆旗,在过去三年兰考人民改变自然面貌的斗争中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兰考农村的红旗单位已经增加到十个,他们是兰考人民今后彻底改变兰考面貌的榜样。

(详见一九六六年二月二十七日《河南日报》)

4.jpg


焦裕禄与世长辞后,他的老同事和兰考人民化悲痛为力量,为根除“三害”、造福百姓,殚精竭虑、艰苦奋斗,使兰考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焦裕禄的亲密战友张钦礼在安葬大会的悼词中宣告了这一变化:

一、风沙治理的情况:造林防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竿见影。三管齐下,在二十万亩沙荒地上造上了防风固沙林。造林树苗全是自己采种、育苗。全县两千五百七十四个生产队,队队有苗圃,一年成苗达三千多万株。根据树木习性科学种植,种管结合。使沙滩、沙丘、沙龙披上了绿装。又因防风固沙林为农田支起了护卫屏障,有效防止了风起沙飞打坏庄稼,使农田年年季季都有较好收成。

二、涝灾治理的情况:兰考地势西高东低。全县主要分为黄蔡河、贺李河、惠济河三大排涝系统。还有配套的干渠、支渠和黄河滩区的排涝水系。凡是有关省界、地界、县界和公社界的河道为县管河道,由县统一组织力量、按二十年至三十年一遇的排涝标准开挖排涝河道。三年共挖土方二千七百万立方米。公社以内的排涝河道由各公社统一组织人力、物力,按十年到二十年一遇的排涝标准开挖。大队、生产队负责沟、渠配套。全县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排涝泄洪网络。

三、盐碱地治理情况:兰考系黄河冲积平原。俗话说,水碱一家。河道通,盐碱轻。加之以沙压碱、修筑台田、深翻土地、开沟躲碱,以及种植耐碱作物等,使盐碱地得到了有效治理。全县在碱地上种的五万亩高粱,平均每亩产三百多斤。一九六五年,全县基本没有发生碱死庄稼的灾害。全县年粮食产量达一点六亿斤,人均四百四十斤。与一九六二年相比,粮食增产一亿斤;人均增产二百七十四斤。

最后,张钦礼在焦裕禄的灵前含泪宣布:“我们向上级立的军令状提前实现了!我们除‘三害’三年规划胜利完成了!这是三十六万兰考人民学习你的精神、艰苦奋战的结果。焦书记,你可以瞑目安息了!”此语一出,顿时会场一片欢腾、一片哭泣。“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焦裕禄精神永垂不朽!”“焦裕禄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口号声此起彼伏。悼念会上,大家群情激昂,热血沸腾。焦裕禄同志的安葬大会变成了学习焦裕禄精神、彻底改变兰考面貌的誓师会。这天,最激动的人要数张钦礼了。他完成了焦裕禄的临终嘱托,也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夙愿。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心里轻松了不少。

后来,时任国务院高教部部长、原河南省委第二书记何伟同志,从北京赶来参观焦裕禄事迹。这是他第三次光临兰考。张钦礼、潘子春、卓兴隆、樊哲民等同志陪同何伟部长到农村走一走,看一看。那七十里长、五里宽的北沙河绿色长城,那九米九、下马台等许多沙丘、沙龙、沙滩披上的绿装,那二十多万亩的防风固沙林,让心系兰考的老领导感动不已。他说:“兰考真成了林的世界。”在视察贺李河流域时,那里的群众告诉他,自从开挖了贺李河,兰考东半县、民权西半县、山东曹县西南一带的涝灾区再也没有淹过,年年都是好收成。水利纠纷没有了,群众有吃有穿了。何伟书记视察了碱地的治理情况,还亲自到焦裕禄树立的典型秦寨大队看望那里的群众。人们告诉他,如今他们吃穿不愁,不仅超额完成了向国家交的公粮,还有了自己的储备粮。何伟在兰考视察了三天,三天都在激动中度过。特别是听说兰考人大都能吃上大米、白面,连过去穷得让人直摇头的许贡庄都成了富裕村、样板队,心中十分欣慰。他又想起昔日那个连大米也没有见过的孩子,他又一次流泪了,这是喜泪呀!

最后,何伟来到焦裕禄墓前。他深深地向焦裕禄鞠了三个躬,动情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小瓶竹叶青酒,在焦裕禄灵前来回浇了三行,语重心长地说:“焦裕禄同志,我用激将法考验过你和钦礼同志,你们立了军令状。为了实现除‘三害’规划,你活活累死了,张钦礼和县委一班人是脱了三层皮,你们是前仆后继呀!焦裕禄同志,你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你的死重于泰山!”

二、焦裕禄展览馆创办始末

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发表后,在全国引起很大震动,每天到兰考学习焦裕禄的人成千上万。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时任学习焦裕禄委员会主任、县委副书记张钦礼提出,创办焦裕禄革命事迹展览馆。

兰考县委研究决定,抽出县委办公室刘俊生、王保华负责创建工作。一天,两人请示张钦礼:“怎么筹办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张钦礼说:“举办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办个临时性的,第二步县委研究后再办个正规的。”王保华问:“临时性的怎么办?”张钦礼答:“我叫除‘三害’办公室的同志绘一些图表,统计好数字。你们搜集些焦书记的遗物,汇总焦裕禄的事迹、报刊、文章等资料……咱先办起来,再完善。”又对刘俊生说,“你拍的咱焦书记的照片太珍贵了。还有你拍的那么多治理风沙、盐碱、内涝的照片,写的那么多纪念文章,都能派上用场。那是咱焦书记带领我们改变兰考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都搜集起来办展览用。”于是,刘俊生连天加夜找资料,翻箱倒柜找照片。他给焦裕禄拍的那几张照片确实珍贵。其中焦书记在花生地里劳动的照片,后来被中国邮电部作为纪念邮票在全国发行。兰考当时摄影者少,照相机又不普及,当年“焦展”的绝大部分照片都是刘俊生拍的。人们说,刘俊生拍的照片是“焦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根据张钦礼的意见,刘俊生、王保华起早贪晚地办起了焦裕禄事迹临时展览馆。地址设在县机械厂十多间厂房内,又从县、社、机关抽调十多位青年女职工当讲解员。开馆的第一天,讲解员试讲。张钦礼和卓兴隆最早来到展览馆听讲解。张钦礼充分肯定了焦裕禄展览馆的创办工作,对讲解员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并提出要求:“你们介绍焦裕禄事迹,首先要带着深厚的阶级感情去讲。要着装整齐,讲普通话。说咱兰考的土话,外面来参观的人听不懂。”卓兴隆说,“咱兰考把明天说成‘赶明儿’,现在说成‘要会儿’,连翻译都听不懂。头摇得像拨浪鼓、脸憋得通红也翻不出来。”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焦裕禄临时展览馆的开放,一传十、十传百,引起人们的热情关注。多新鲜哪,兰考人自己办“焦展”。虽然土些、简单些,但毕竟是全国第一个啊!参观的人都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焦裕禄。展室内有一张焦裕禄在农村睡的床铺,上面铺些干草。一位来参观的青年说:“焦裕禄爱兰考的一草一木,我们学习焦裕禄,也爱兰考的一草一木。”他掐了一根草,夹在日记本里作纪念。其他人也跟着这样做。不长时间,床上的草几乎被掐光了……在张钦礼的关切和重视下,兰考临时“焦展”办得有声有色。他们还到外地参观学习了办馆经验。

为了进一步办好“焦展”,县委分工除“三害”办公室主任卓兴隆抓焦裕禄革命事迹展览馆,又选拔了一些政治素质高、熟知焦裕禄事迹、又有业务专长的人员到“焦展”工作。他们在距县委百米远的一片十二亩大的空地上,建起了比较正规的展览馆。展览内容是按照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版本兴办的。兴办时正巧广州美术学院画家恽沂仓(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的侄子)带领学员来兰考实习,创作了《焦裕禄到兰考》《焦裕禄与老农肖位芬》《焦裕禄带领除‘三害’调查队下乡》等十多幅高水平的油画,充实到展室内。开馆后,焦裕禄展览馆以崭新的面貌红火起来,参观者络绎不绝。有省内外的、有工农商学兵、新闻记者,还有省、市及中央领导,还有不少国际友人。据统计,来兰考参观的国家就有二十多个,曾轰动一时。

人们说,在介绍焦裕禄事迹方面,张钦礼是讲解最多的一位;在关心焦裕禄展览馆方面,张钦礼是最热心的一位。张钦礼说:“学习焦裕禄咱要站前头;实现焦裕禄的遗愿咱要干前头。”当年“焦展”的工作人员说:“我们最喜欢张书记来了。他往前一站,认真听我们讲解,那是对我们工作多么大的支持啊!再说,他一来,还能及时解决我们办‘焦展’的实际困难。”然而想不到的是,一九六七年张钦礼蒙冤落难。于是,焦裕禄展览馆被封了馆、关了门。焦裕禄的事迹叠遭质疑,宣传学习焦裕禄的活动顿时冷落下来。一天,张钦礼来到了被捣毁、封闭的焦裕禄纪念馆。有人流着泪告诉他:“自从你被关进监狱后,焦裕禄展览馆也被封了门。十来万册宣传介绍焦裕禄事迹的材料、书籍,有的当场烧了,有的送到造纸厂打成了纸浆。因为那上面有你的名字,他们说你是反革命。还因为上面有穆青、周原的名字,他们说穆青是走资派,周原是右派,说焦裕禄长篇大通讯是大毒草……”焦裕禄纪念馆被封闭,那么多好的资料、书刊都给毁了,真是造孽啊!张钦礼听着这令人心酸的诉说,看着被封闭的焦裕禄展览馆,心痛不已。这是他和卓兴隆、刘俊生、王保华、程爱云、李国庆等兰考干部群众耗尽心血建成的啊!他又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焦裕禄墓地,朝着焦裕禄深深鞠了三个躬。望着满目苍凉的焦裕禄墓,他哽咽无语。此时,他想起老战友焦裕禄,想起来兰考参观的人们的强烈要求,想起兰考人民群众“焦裕禄展览馆不能关闭”“焦裕禄的墓碑太低,碑文太简短”的呼声,心中暗下决心:“焦裕禄展览馆一定要尽快修葺一新、重新对外开放!焦裕禄的墓碑一定得重立!”

刘俊生回忆说:“一九六七年,周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张钦礼,张钦礼得以平反复职。张钦礼从北京回到兰考后,宣传学习焦裕禄的活动又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焦展’又开了门。张钦礼抽我负责整修焦裕禄革命事迹展览馆。我们除了修复、充实各个展室的内容外,又增加了两个展室。即前面增加了‘毛主席在兰考’一室,后边增加了‘兰考县地图模型’室。”时任焦裕禄展览馆馆长扈宗莲回忆说:“当时兰考的条件很艰苦,县委张钦礼、卓兴隆、刘俊生对我们‘焦展’的工作很支持。我们讲解员介绍焦裕禄事迹,都是满怀深厚的阶级感情,不怕苦、不怕累地宣传焦裕禄事迹。不论人多、人少,领导还是群众,我们都认真讲解。不少同志嗓子哑了,仍坚持工作。那时来参观的人特别多,有的是从千里之外来的,我们常常工作在十个小时以上。”她还说:“当时,全国不少单位都想举办焦裕禄事迹展览。为了满足各地的要求,由刘俊生同志率领走出兰考,参加举办了郑州‘焦裕禄革命事迹展览馆’,参加了北京‘焦裕禄精神变兰考’展览,以及赴京帮阿尔巴尼亚建‘焦裕禄事迹展览’等工作。人们说,‘焦展’走出了兰考,办到了省内外乃至国际上。”

政治海洋中的大风大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兰考就像这汪洋中的一只小船,在风口浪尖上起落。就在“焦展”日益完善、成熟发展之际,一场新的政治灾难又向张钦礼袭来。迫害他的人说,张钦礼不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是大搞物资刺激、死不改悔的走资派,把他弄到信阳监管软禁起来。随着张钦礼再遭磨难,“焦展”再度被关闭,宣传焦裕禄事迹的大批资料再次被销毁,焦裕禄的光辉事迹重遭质疑。又是敬爱的周总理搭救了张钦礼,在北京亲切接见了他和林县的杨贵。劫后余生的张钦礼回到兰考,召开的第一个常委会,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尽快恢复整修焦裕禄事迹展览馆。于是,兰考“焦展”又重新开馆,红火起来,可谓拜谒如潮,“焦展”又为弘扬焦裕禄精神再立新功。

然而,让人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一九七八年,有人借助“揭批查”运动,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再次将张钦礼打入大牢。“焦展”又一次被关闭,焦裕禄陵园又一次受冷落,焦裕禄的革命事迹再次遭到新一轮诋毁。知情的兰考人说,张钦礼的命运和“焦展”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张钦礼平反复职,“焦展”就开门;张钦礼一倒霉,“焦展”就关门。兰考人民处于对焦裕禄的怀念和对张钦礼命运的同情,仰天长叹:“这次张钦礼被打入大牢这么多年,谁还能让‘焦展’再开门?谁还能让学习焦裕禄的运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啊?”

民心即天意,这一天终于来到了。这是历届中央领导肯定焦裕禄这一光辉典型并亲临兰考视察发挥的重大作用,也是新华社的三位老记者穆青、冯健、周原努力的结果。穆青曾对前来采访的《开封日报》记者说:“学习焦裕禄是人民的心愿。这个心愿曾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一九八六年我又到兰考一次。看到焦裕禄墓地荒凉冷落,心里很不是滋味。”见到焦裕禄展览馆被关闭,焦裕禄的亲密战友又遭磨难,很痛心。一九九〇年,穆青、冯健、周原联袂发表题为《人民呼唤焦裕禄》的文章,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文中一句“千金易求,人心难得,这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箴言,也是关系我们党盛衰兴亡的一个大问题”,让人感悟犹深。

5.jpg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遇到前来参观学习的河南省中牟县的党员干部时说:“我们来是同一个目的,我也是来学习的。”】

 

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兰考视察,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教导,使学习焦裕禄精神在神州大地再掀新高潮,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在中央、省、地、县各级领导和兰考人民的积极努力下,如今“焦展”(现名为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如同一棵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宏伟壮观的焦裕禄烈士纪念馆,面积达两千一百平方米,坐落于焦裕禄陵园中层(面积为七十三点五亩的焦裕禄陵园,以等高线分为上、中、下三层)。纵观“焦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建设过程,知情人士说:“‘焦展’真是一路风雨,历经坎坷啊!”还有人感叹道:“焦裕禄展览馆雄伟壮观人称赞,谁知当年‘焦展’创办人哪!”

三、为焦裕禄立碑的一波三折

焦裕禄去世后,最初安葬在郑州烈士陵园内。当时,在墓穴的北端立了一块八厘米厚、四十厘米宽、八十厘米高的石碑。上面写着:焦裕禄同志之墓。没有生平简历。

随着焦裕禄事迹的远播和学习焦裕禄高潮的兴起,在穆青和周原的支持下,河南省委批准了张钦礼、卓兴隆等代表兰考县委起草的报告,将焦裕禄同志的灵柩由郑州迁到兰考安葬,同时追认焦裕禄同志为烈士。当时省民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批准给焦裕禄重新刻了一块碑,并刻写了碑文。这个墓碑是青色大理石的,碑高一点二五米,碑文共刻了一百七十四个字。与最初的碑相比,高大可观了不少。然而,随着学习焦裕禄活动的深入开展,到兰考参观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参观者看到焦裕禄的墓碑这么低,碑文又比较简单,纷纷提出建议要求,让兰考县委为焦裕禄同志树立一座高大的墓碑。他们说:如果论级别,毛主席的好学生、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党的好干部就是最高的级别。这种呼声应和着兰考人民的心声,一浪高过一浪。人民的呼声引起了各级党组织的重视,但谁能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呢?人们把眼光投向张钦礼,感到非他莫属。

一九六七年,张钦礼将为焦裕禄重新立碑之事,作为宣扬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他召集有关人员商量研究,形成一致意见后,当即明确卓兴隆、杨捍东起草碑文,并向省委写了请示报告。张钦礼拿着碑文和请示报告,到省委向省委书记刘建勋汇报。刘书记觉得提议很好。随即叫来纪登奎书记,说:“老纪,你阅批一下这份材料。”纪登奎接过请示报告和碑文,仔细阅读后,挥笔写上“同意  纪登奎”五个字。省委领导的支持、批准,让张钦礼等激动万分。他们明确县妇联主任程爱云负责,由李国庆同志具体经办,并请来省设计院陈玉林总工程师,按照“凸”字形进行了设计。墓台由二十五厘米提高到五十二厘米,墓中有二十厘米钢筋水泥层,墓盖改为拱形汉白玉,墓碑由一点二五米的青色大理石更换成二点七五米的汉白玉。这块碑料是经省委秘书长苗化铭批准、郑州烈士陵园无代价支援的。程爱云、李国庆闻讯十分高兴,并迅速带着解放牌汽车到郑州把碑料运回兰考。据当事人李国庆回忆,为了完成这项光荣的任务,他曾两次赴京参观八宝山革命公墓中的瞿秋白、任弼时墓,又去石家庄参观华北军区革命烈士陵园的白求恩墓,还去泰山看过冯玉祥墓……他还精心设计出用四十九块石料组成“汉白玉石外椁”的焦裕禄烈士陵墓(即碑四块、墓盖一块、阅台石六块、压面石十四块、斗板石十四块、土沉石十块)。为了选择汉白玉碑的配料,为了选购上等石材砌好墓穴陵椁,程爱云和李国庆可谓呕心沥血,千里奔波。李国庆在回忆录中这样记述:“我亲自去河北曲阳县西羊坪大理石厂和北京市房山县尚乐公社石窝大队选石购料,又亲自指挥建成,并在幕后屏风墙上放大制作了毛泽东手迹:‘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张钦礼知人善任。程爱云是战争年代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办事果断胆大,不怕艰难困苦。李国庆对焦裕禄是情有独钟,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而且,身怀书法绝技,办事细心周到。如,他在给焦裕禄陵园选择石料时,总忘不了挥笔写下“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陵园墓碑用料”这样一行字。此笔一出,人们格外重视。石料厂的人见了这俊逸苍劲的字,说:“快发,快运!”石料运到火车站,铁道部门的同志一看,说:“快装,快转!”石料运到兰考,兰考人见了,说:“快卸,快送!”许多时候,李国庆从外地还未归来,陵园的石料就到了。人们说:“这就是李国庆速度,是李国庆给石料安上了翅膀。”

在修建焦裕禄墓碑的过程中,接连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兰考以“四面红旗”为代表的人民群众提出,为焦书记立碑不要政府出钱,由百姓自筹,以表兰考人民的一点心意。张钦礼被人民群众对焦书记的情谊和对修建焦裕禄墓碑的支持深深感动。但他不忍心给刚刚从劫难中走出来的群众再增添一点点负担,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心意。就在张钦礼、卓兴隆、刘俊生等积极协助程爱云、李国庆四处访购修墓、立碑材料之时,又传来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烈士陵园的白求恩纪念馆无偿捐赠汉白玉墓碑石料的好消息。受宠若惊的兰考人好感动!人心所向,八方支援。张钦礼和他的战友们代表兰考人民向省内外给予大力支持的单位、领导和个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在整个修墓立碑的过程中,张钦礼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请新华社对卓兴隆、杨捍东起草的碑文进行了修改敲定;聘请郑州市著名书法家石荫亭书写碑文;从河北省曲阳县西羊坪请来技术精湛的石匠镌刻……碑的正面是“焦裕禄烈士之墓”,背面是七百来字的碑文。历时半年,全部完工。低碑变高碑,墓地焕然一新。

 

6.jpg

 

一九六八年三月,给焦裕禄修墓立碑的任务完成了,了却了张钦礼的一个心愿,了却了兰考人民的一个心愿。许多人这样说:一看到焦裕禄那高大的墓碑和壮观的墓地,人们就想到为此呕心沥血的张钦礼。还有知情人士这样说:一读到那饱含着卓兴隆、杨捍东心血的碑文,人们就对他们充满了无限的敬意。当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抚摸着高大的墓碑感叹焦裕禄的伟大时,有谁会想到宣传焦裕禄的功臣们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又有谁会想到他们中的许多人会屡遭不幸,晚年竟然过着“三无一有”(即无党籍、无工作、无工资,有前科)的凄凉日子。真是观墓抚碑千滴泪,抚今追昔伤透心呀!纵观兰考今昔,人们说,张钦礼他们为焦裕禄立了两通碑:一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墓碑;一通是感动全国亿万人的心碑!

历史跨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此时的张钦礼已身陷囹圄,他们为焦裕禄立的碑被推倒重刻。什么原因要将省、地委审核批准的墓碑推倒重刻呢?给出的理由是碑文不符合当前形势。一位到兰考参观的上级领导见搭起木架,用电动砂轮打掉原来的碑文时,坦率地说:“碑文是历史的见证,修改碑文是不尊重历史的表现。如果要求碑文适应形势发展,天天修改也跟不上……蠢事!蠢事!”一九八六年,穆青、冯键、周原重访兰考。见到新刻立的碑,穆青生气地说:“这让后人怎么考察,还尊重不尊重历史……”

 

7.jpg

 

二〇〇四年五月,张钦礼带着无限的眷恋和无尽的惆怅离开了人世。回想起他为宣传焦裕禄所遭受的种种磨难,兰考的有识之士挥泪写下“焦君碑高云天外,驼碑原是屈死魂”的诗句。这功过是非就让历史作证、让人民评说吧!

【相关阅读】

叶留阳 张占亭:宣传焦裕禄最早的人——忆张钦礼和豫东沙区造林会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