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金庭碧: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的基本特征
点击:  作者:金庭碧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18-04-12 13:49:26

 

1.webp (34).jpg


  【内容提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其战略思维目标的坚定性表现在坚定地促进行稳致远、推动大国崛起和实现民族复兴;战略思维依据的时代性表现在把握时代机遇、关注时代问题和解决时代难题;战略思维立场的人民性表现在理念遵循、战略布局和价值取向的人民立场;战略思维内容的系统性表现在理论主题的一脉相承、核心内容的系统梳理和基本方略的整体部署;战略思维方法的科学性表现在保持战略定力、注重顶层设计和把握客观规律;战略思维品质的务实性表现在贴近实际谋发展,精准施策聚力量和蹄疾步稳同发力;战略思维气质的鲜明性表现在鲜明的自信气度、民族特色和世界情怀。把握这些基本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其思想内涵,进而增进理论自信。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战略思想,也是为赢得战略主动,在战略上作出的准确判断和科学谋划。习近平曾以高度的战略清醒告诫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2]这支清醒剂告诫全党,在带领中国走向、靠近并占据世界舞台的征程中,必须永远保持战略定力、沉着应对竞争对手和坚决克服艰难险阻。概括起来就是“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3]进行伟大斗争离不开战略思想,也必然在斗争中产生、形成和发展战略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便应运而生、应时而成。同时,这一思想也将因其战略思维具有目标的坚定性、依据的时代性、立场的人民性、内容的系统性、方法的科学性、品格的务实性和气质的鲜明性等基本特征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一、战略思维目标的坚定性

 

  战略思维目标是整个战略思想的战略规划和基本方略的前提。有了坚定的战略思维目标,战略规划就有方向,基本方略就有思路,进而凝聚斗争力量就有了目标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坚定地促进行稳致远、推动大国崛起和实现民族复兴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的。

 

  坚定地促进行稳致远

 

  对中国来说,行稳致远就是稳定发展、绿色发展、永续发展。对中国共产党来说,行稳致远就是长期执政,永不懈怠,不犯颠覆性错误。

 

  对于近代以来的百年沉沦,中国人既奋斗过也努力过。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再到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用战争斗争过;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再到民主共和,中国人民用改良努力过。但是,努力和奋斗都没能促进行稳致远。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和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的飞跃,一步一个脚印,历代同一蓝图,步伐稳健地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5]坚定的促进行稳致远,是着眼于现实性和可能性提出的目标。

 

  中国发展面临国际国内环境的现实性决定了必须行稳。从国情看,“三期叠加”发展阶段,各种问题的出现都可能给国家带来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都可能会迟滞或阻碍中国的发展。从世情看,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会国际格局或国际力量对比产生重大影响,必须有效应对这些重大影响来的负面效应。从党性看,党的建设面临的“四种危险”和“四大考验”,决定了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永远在路上。唯有蹄疾步稳,方可稳中决胜。

 

  中国共产党的精彩表现使致远成为可能。中国共产党是致力于长期执政的政党,因而谋划战略必须着眼致远。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尤其是“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6]这既是党生命力强大的奥秘所在,也是党的生存发展之道。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接受监督道路,是一条自我革命道路,是一条能够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从党的初心、作为和自身建设来看,致力于长期执政是党永不懈怠和具有有极大可能的目标。

 

  坚定地推动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行程中,针对中国发展环境的横向对比提出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既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也在雄厚的实力基础,还有较好的历史机遇。

 

  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近代以来,无数政治组织和仁人志士都在努力促进中国发展与崛起,但终究没有成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经过九十多年的努力,瞄准和锁定发展目标,开创和坚持发展道路,“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7]与此同时,党的革命性锻造也使得这一坚强核心更有力量。

 

  实力基础是历史性成就。“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8]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变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成就展示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变革展示了全新的精神面貌。这都是大国崛起的实力基础。

 

  历史机遇是不断发展变革中积累起来的比较优势。“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9]习近平总书记纵观历史演进,通览沉浮兴衰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历史机遇既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一个为了梦想而打拼的个人。因为每一个中国人的筑梦奋进,终将汇成无穷无尽的力量,助力中国“强起来”,而逐步强起来的国家,也助推每一个人实现梦想。

 

  坚定地实现民族复兴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无数中国仁人志士一代接着一代,接续努力奋斗,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迎来了曙光和生机。

 

  然而,即便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1]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就可以实现的。“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2]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古代中国的辉煌证明了历史上的中华民族是能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的成就,尤其是四十年来专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件事,所产生的辉煌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证明了中华民族今天也是能的,也为未来的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中国历史纵向比较而言,“强”就是民族复兴。就中国在国际格局中所处态势横向比较而言,“强”就是大国崛起。实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有历史的逻辑,也有现实的逻辑,这只不过是历史回归而已。

 

  二、战略思维依据的时代性

 

  近代以来,中国在世界的时代方位经历了世纪变迁。1840年前,中国妄自尊大,自以为处在世界体系的中心,实际上处于世界体系的外围。1840-1949年,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后,中国被动地走向世界,处于世界体系的边缘。1949-1978年,中国自主融入世界,逐步进入世界体系。“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13]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从融入全球化转向塑造全球化,从输入型现代化转向辐射型现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解决中国“强起来”问题的同时,也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时代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有学者认为,2015年至2017年见证的是全球旧秩序的瓦解与重构”,[14]世界怀着希望走进2018年,政策制定者的战略思维不能仅仅盯着镜子里的向好镜像制定短期政策,而应该要端起历史的望远镜,关注时代问题,谋求长远发展。

 

  把握时代机遇

 

  当今世界最大的变局就是中国成功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神话,这也是500年来西方第一次感受到来自东方的制度和价值观雄起。“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5]这一重大判断。既认准民族复兴的历史方位和历史契机,也宣示了强国雄心和庄严承诺。

 

  从国内形势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和实践发展前沿,运用宽广的马克思主义视野和长远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大判断、重大举措。近四十年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的中国速度。随着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应对那些难啃硬骨头,必须把握时代机遇,增强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能力,不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用高水平的开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深刻变化。随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性问题相互交织,新旧矛盾相互叠加,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世界格局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各国之间共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需求强烈,抢占经济制高点谋求国际话语权的竞争激烈。

 

  从时代性特征看,中国处于三个关键期。一是实现民族复兴关键期。中国共产党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6]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提出来的,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八大,这个重大命题的内涵越来越具体化、路径越来越清晰,能力越来越强大,信心越来越充分。世界格局的深度调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难得机遇。比如,国际战略重心向东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崛起;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绿色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等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表明,世界经济的新一轮衰退和调整还在继续,谁抓住这一机遇,谁就可能成为新崛起的国家。

 

  二是全面发展升级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全面转型升级的征候。比如,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现代治理转型升级、现代文明转型升级、共享发展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等等。对此,习近平强调,“全党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17]比如:突破西方国家遏制打压,实现国家由大向强的发展跃升上;有效应对多重安全威胁,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上;抓住世界经济深度转型调整契机,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有效弥合社会利益裂痕,妥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上;以“最大公约数”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突破上;破解“四种危险”,以正风反腐的明显成效赢得人民的信赖上等等,这些无法回避的挑战和无法绕过的门槛,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过程中思考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三是走向世界舞台加速期。近代以来主导国际力量重大变化的因素均在西方内部。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力量的显著上升,少数西方国家决定世界格局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闭关锁国、“一边倒”、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过程,“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18]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已从经济全球化的边缘化角色转变为最大的受益者,从世界性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落伍者转变为最大的成功者,从全球公共产品的搭车者转变为提供者。角色和地位的变化,使得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断增强,中国正在加速走向世界舞台。

 

  关注时代问题

 

  马克思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中国问题和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建设”“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解决了“为什么要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时代课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战略思维也是依据中国历史方位的时代性变化和中国发展面临的时代性课题。

 

  强化问题意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1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所思考的问题,就是中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看不到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倒逼,就产生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看不到消极腐败和“四风”问题,就产生不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看不到执法司法领域的突出问题,就产生不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看不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就产生不了新发展理念;看不到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等问题,就产生不了没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等等。

 

  思考现实问题。系列现实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如何认识、如何改造世界和中国。这就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异常清晰。思维对象是中国和世界,思维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结论是理论上提出的“八个明确”和行动上规划的“十四条基本方略”。思维结论中的每一条都体现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既是发现问题的政治智慧,也是解决问题的政治担当。

 

  直面现实问题。“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2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体现了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比如: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聚焦发展差距拉大、民生短板突出、生态治理紧迫、腐败现象严重等问题,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为新时代制定和完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解决时代难题

 

  “面对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遇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全党同志要有所作为、有所进步,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21]问题总是存在的,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要敢于直面难题。碰到难题敢于触及,主动处理矛盾,想方设法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对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在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合理决策。

 

  分析难题抓关键。分门别类、抓主要矛盾和对症下药。思想层面的问题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解决。政治层面的问题通过严肃政治纪律解决。体制机制问题通过转方式调结构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等待时机成熟解决。急需处理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所有的问题都要做到分门别类,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当然,凡事还应当具体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解决难题的重点和关键。

 

  解决难题要实干。实干表现在增强本领、抓住时机、干出实绩。本领源于学习基本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处理国家、社会、个人各方面问题的本领。时机源于执着。对于难题,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执着才能发现解决难题的时机,时机一旦成熟,果断出手,才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实效源于群众获得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就是解决难题的实效。

 

  三、战略思维立场的人民性

 

  习近平在正定工作的时候,“把人民看得很重,人民也把他看得很重"[22],担任党的总书记后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3]可见,其战略思维立场的人民性是一贯的。“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24]“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25]在习近平的战略思维立场的人民性表现为理念遵循、战略布局和价值取向的人民立场。

 

  理念遵循的人民立场

 

  遵循人民至上的理念是共产党的思维传统,也是战略思维人民立场的具体表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6]遵循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优越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遵循人民至上的理念有成功经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党始终坚持人民性特质,得民心、顺民意、谋民利,取得了人们公认和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社会主义百年实践充分证明,坚持战略思维立场的人民性,是事关人心向背和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只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制胜法宝。

 

  遵循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是评判标准。“人民是阅卷人”。[27]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在现实生活中,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是否真心满意我们的工作,从他们的内心到外表都会有真切流露。群众的“脸色”是风向标,群众的表情是晴雨表,领导干部要善于读懂群众“脸色”这部生动的教科书。

 

  战略布局的人民立场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进程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核心的思维成果,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合在一起,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四个全面”从整体上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其战略思维既要思考目标和举措的关系,也要思考全局和重点的关系,还要思考四个全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是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并非简单并列,而是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这一设计勾画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线图,也勾画了未来五十年的中国蓝图。

 

  每个“全面”的局部都关乎人民切身利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人民的承诺与担当。兑现承诺的要害在于“全面建成”,全面的含义就在于得益人群、涉及领域、覆盖地域和考评标准都是全面的。兑现承诺的抓手在于“精准扶贫”,一个人也不能掉队,一个地方也不能遗漏。这都体现了对共产党人对人民的担当。全面深化改革就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8]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有获得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人民群众共同的利益诉求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让人民感受公平正义,让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从严治党终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党开展系列教育和常态化教育,目的就是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人民,奋斗目标为了人民,力量来源依靠人民,因而战略布局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价值取向的人民立场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性思想、群众史观和党的群众观点,结合新时代的历史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29]他身体力行,从“厕所革命”等小事抓起,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为民情怀。“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做到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怀着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察民情、接地气,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30]着眼人民的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长远视野。习近平总书记的思维,不仅瞩目当下,而且着眼未来。他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展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担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思维过程中,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而且还是世界的问题。这也体现了这一战略思想在中国人民利益与世界人民利益上契合上的天下担当。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思维立场的人民性,透射出和平发展大时代的开阔眼界、全球化大背景的宽阔胸怀、全球治理大格局中的历史大担当,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大智慧和大作为。

 

  四、战略思维内容的系统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系统性是将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依据,其系统性表现在理论主题的一脉相承,核心内容的系统梳理和基本方略的系统部署。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理论主题一脉相承

 

  从理论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同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相比,贯穿着相同的世界观方法论,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站在相同的政治立场,都是人民立场;遵循相同的思想路线,都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有相同的理论品质,都是与时俱进;坚守相同的价值理想,都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毛泽东探索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写下了精彩的篇章。新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写好这篇大文章。

 

  从历史视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也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31]这一判断就时间而言,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就空间来说,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这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改革开放的历史要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来书写。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主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内容视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的理论主题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时代课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并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等各方面的具体实践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核心内容系统梳理

 

  系统梳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的内容包括“八个明确”。这是从认识层面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是根本主题和目标任务。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好“接力棒”,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是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根本主题和目标任务打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也连接了国家梦、民族梦和世界梦。

 

  二是国情实际和发展方向。明确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主要矛盾变化了必然使谋划工作的着眼点、推动工作的着力点和评判工作的标准都将发生变化。

 

  三是“两大布局”和“总体方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十四个坚持”是总体方略。两个布局和一个方略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素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四是发展动力和战略步骤。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动力和战略步骤。

 

  五是法治环境和法治保障。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保障。

 

  六是强军是强国保障。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军事保障。

 

  七是国际环境和外交保障。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八是领导力量和政治保证明确党是最高政治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政治保证。

 

  “八个明确”系统梳理了实现从大国迈向强国的主题目标、价值导向、总体方略、发展动力、法治保障、军事保障、国际环境、政治保证。既解决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性问题,也奠定了基本方略整体部署的理论基础。

 

  基本方略整体部署

 

  “十四个坚持”是从行动层面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系统部署,系统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体要求涵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各方面,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具体要求是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化。包括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条件包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十四个坚持”是“八个明确”在实践中的具体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坚持的系统的重大方针原则和实践要求,必须贯穿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各个方面、全部过程。

 

  当然,战略思维内容的系统性有一个重要的表现,那就是体系形成了,但这个体系是发展的、开放的,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尽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内容的体系已经形成,但仅仅是破了题,“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因而也不可能完全涵盖理论体系的全部内容。随着实践的展开和理论的创新,体系的框架将更加清晰,内容也将不断完善。

 

  五、战略思维方法的科学性

 

  战略思维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思维活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非常注重运用多种战略思维方法。比如:用创新思维促发展,要求破除迷信、打破陈规,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用法治思维求善治,反对人治思维、特权思维;用系统思维聚合力,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把握事物、思考问题,凝聚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用底线思维谋主动,就是对事物发展做充分的预判,设想最坏结果,设定最低目标,掌握发展主动权,争取最好结果。这些战略思维方法,反映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考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进程的战略思维方法的科学性。综合归纳起来看,战略思维方法科学性表现在保持战略定力、注重顶层设计、把握客观规律。

 

  保持战略定力

 

  战略定力是指在错综复杂形势下为实现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所具有的战略自信、意志和毅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开辟前进道路,必须具有强大的战略定力,必须守住底线。保持战略定力关乎党和国家前途的根本性问题。

 

  提出战略定力问题是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基于应对国际环境风险挑战的需要。当今世界并仍不安宁,各种挑战和不安全性因素不断增多,只有保持战略定力,才能做到审时度势,冷静观察,分析现状,把握趋势,着力化危为机,把握民族复兴这条主线,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二是基于经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考验的需要。中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涉险滩、啃硬骨头、攻坚克难,必然面临解决深层次矛盾、冲破利益固化藩篱等重大考验。“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32]方向、立场、原则,都必须依赖战略定力来保障。该改的改,不该改的坚决守住。只有保持战略定力,才能在“掌声”面前头脑冷静,在“非议”面前沉得住气。

 

  三是基于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保持政策稳定性、延续性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3]尽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生了变化,但这没有改变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就需要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坚决防止国家政策特别是宏观政策上出现朝令夕改“翻烧饼”的错误。而稳定的政策,又能够把我们的战略定力和发展自信传导给全社会。

 

  保持战略定力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内来看,保持战略定力的关键是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规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战略定力,面对短期经济增速的小波动就不会大惊小怪、惊慌失措,而是从长远看问题、找办法。就国际来看,保持战略定力的关键是牢牢把握大国关系演变规律。历史上新兴大国难免遭到守成大国遏制,这是中国在今后较长时期将面临的重大挑战。要充分认识国际格局变化的客观必然性,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把握好大国关系演变规律,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持战略定力在工作实践中体现为一定的工作方式方法。保持战略定力的党员、干部,才能在工作中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从战略和长远角度看待当前工作,从全局高度看待工作目标。习近平强调,“要有钉钉子精神”“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绘到底”就是保持战略定力对党员、干部工作方式方法的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34]当然,保持战略定力与坚持改革创新并不矛盾。没有战略定力就不会有改革创新的勇气,离开改革创新就不可能长久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才能不被困难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不被眼前利益所蒙,不被说三道四所蔽。

 

  注重顶层设计

 

  “改革推进到现在,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出改革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35]着力顶层设计,可以确保治国理政牢牢把握战略主动;

 

  抓好顶层设计,就是要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改革统筹设计,加强对各项改革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发展道路这一根本问题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在党的领导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在改革方向这一根本问题上,“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怎么改、改什么,有我们的政治原则和底线,要有政治定力”;在祖国统一这一根本问题上,“九二共识”是维系台海和平的“定海神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顶层设计的意蕴都非常浓厚。

 

  把握客观规律

 

  遵循客观规律就是始终坚持了尊重规律、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按规律办事的重要原则。只有遵循规律才能确保治国理政始终沿着科学的道路前进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就遵循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大规律。

 

  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体现为“四个坚持”。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的领导覆盖一切。坚持推进任何改革发展事业必须以加强党的领导为前提。坚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信任度和支持度,不断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坚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增强自身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

 

  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体现为“四个坚信”。坚信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优越,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同样能发展中国,更能壮大中国、成就中国。坚信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的明证。坚信党有能力最大限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必须坚持开放、包容、吸收、借鉴一切文明成果,扬长避短,完善自己、强大自己。坚信中国道路本质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必须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本质,理念可以创新,但本质不能改变。同时,绝不能只走老路,而要勇闯新路,坚决不走邪路。

 

  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为“四个坚持”:坚持把本国、本民族发展这条“河流”融入全球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既遵循人类社会发展大规律,又大胆探索,向世界提供富有创造力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使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紧密相连相融。坚持把发展生产力和理顺生产关系同步协调,通过深化改革解放生产力,通过体制创新优化生产关系,最大限度化解二者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坚持以创新理念为发展“指挥棒”,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实施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竞合发展、共赢发展,解决人类社会发展持续驱动力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包容性发展。强调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让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共同承担发展责任、拥有发展机会、分享发展红利,形成最大公约数,增强发展的持续性和内生动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同时,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时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六、战略思维品格的务实性

 

  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大的实际。尤其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矛盾多发期、问题叠加期、改革攻坚期“三期叠加”,各种矛盾问题具有相互关联、耦合性强的特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考和谋划中国发展的问题上,尤其把如何贴近中国实际,如何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如何最大程度地团结协力等几个问题上。也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品格的务实性,突出表现在贴近实际谋划发展、精准施策凝聚力量、蹄疾步稳协同发力三个方面。

 

  贴近实际谋划发展

 

  紧贴中国实际就是紧密结合世情、党情、国情,想问题、作决策,搞改革、谋发展。办中国的任何事情,一刻都没有脱离中国5000年的传统文化、13多亿人口和8700万党员的巨量、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位,但同时亿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矛盾、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等实情和本质。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把握现实要求、现实问题和长远问题。

 

  紧贴中国实际,可以确保治国理政永远具有不息的生命力;问题要实。“为政贵在行”。如果任由形式主义之风蔓延滋长,势必使改革任务陷入空转、使改革部署难以落地,不仅延误改革时机,更会给事业带来损失。谋划要实。“凡谋之道,周密为宝。”不了解实际情况,不把握改革规律,做工作就犹如盲人骑瞎马。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矛盾和困难摸清摸透,把对策和方法考虑周密,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多从基层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找突破口,抓实症结,开实药方,提实举措,才能切中要害、抓到点上,把改革工作谋实谋深谋好。落实要实。“实干兴邦”。必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狠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亲力亲为抓改革,对党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不折不扣加以落实。主要负责同志要发挥“头雁效应”,带头把责任和工作抓实,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改革氛围。督察要实。“不审不聪则缪,不察不明则过。”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要跟进到哪里。既督进度、督成效,又察责任、察作风;既听其言、听人言,也观其行、查其果,对落实不力、不作为的,抓住典型,严肃问责,充分发挥督察的重要作用,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以实际行动不断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

 

  精准施策凝聚力量

 

  在中央深改组会议上,习近平多次强调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在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他强调,“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在第二十七次会议上,他又指出,“不断提高改革精准化、精细化水平”。精准施策是提高改革精准化程度的关键。精准施策就是要对准重点和要害发力,本质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二十九次会议上,他指出“要坚定不移抓好各项重大改革举措,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动全局,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36]深入调研是精准施策的基础。习近平主张“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精准施策有赖于精准思维。思维不够精细,成为制约中国由大向强跨越的软阻力。我们必须大力培育精准思维,要更多注重科学依据,更多探究改革规律,做到科学改革、科学施策。

 

  蹄疾步稳协同发力

 

  所谓整体协同发力,就是在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治国理政的协调性、协同性、协作性,致力形成协调运作、协同发力、协作互促,整体推进、内应外合、上下联动的治理新格局。突出标志:坚持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相一致,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坚持治党治国治军一盘棋,坚持法治与德治相兼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坚持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相融合。十八大以来,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发生了巨大化学反应,产生了共振叠加的实际效果。

 

  在思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上,习近平指出:“关键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领导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致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也要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将党的领导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党对国家治理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贡献,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下去。整体协同发力,可以确保治国理政高效有序推进。尤其需要整体发力、系统解决。因此,在习近平的战略思维中,“全面”“系统”“协调”都是热词。他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就是立足中国发展现实需要,顺应人民群众热切期待,着力解决治国理政难题的战略筹划。

 

  七、战略思维气质的鲜明性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地寻求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和中国发展的出路。有人找的原因是技不如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展洋务运动,但最终失败了。有人认为是制不如人,倡导百日维新,推动戊戌变法,也失败了。有人认为是思想文化不如人,提出打倒“孔家店”,发生了新文化运动,也没有找到出路。近代以来的这些探索和奋斗,并都没有改变中国的颓势。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成功,分别改写了中国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的的颓势。成败的磨砺造就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气质的自信气度、民族特色和世界情怀。

 

  鲜明的自信气度

 

  中国共产党的自信驱散了长期以来弥漫在中国大地上自卑情结。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与新中国成立以来颓势的改变,形成了强烈的历史反差,中国在新时代的实践中、挫折中、奋斗中获利了强大的自信。

 

  道路自信给民众传递坚定力量。党的十九大对中国未来三十年的发展作出“两个十五年”的战略安排,展现了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37]这些大气磅礴的语句传递着从容、坚定和自信。

 

  政党自信向世界展示崇高形象。党的十九大展示全新面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38]这个“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就是收获了群众对党的信心和党对自己的信心。“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39]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和充满自信的政党形象展示在国人和世界面前。

 

  国家自信向人类贡献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是中国向人类贡献的走向现代化另一条道路。在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40]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无法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中国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就是为解决人类问题提出的贡献的中国方案。

 

  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孕育了革命的民族、革命的人民和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的复兴,必然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任何照抄照搬、机械模仿都将没有出路,任何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也将导致历史历史倒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在立足中国现实、着眼中国未来,坚持“四个自信”。坚持革命理想与改革创新相统一,实现民族复兴做出的科学思考与设计,树起“中国梦”精神旗帜,为民族复兴描绘时代图景,将中华民族的历史辉煌、近代苦难和未来梦想连通起来,将国内民众、海外华人与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区域动员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伟大中国梦”。[41]中国梦思想的提出,为实现民族复兴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意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居于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顶层。实现中国梦,不仅集中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包括海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夙愿,能够凝心聚力,而且表达亲切、可感,更具激励作用,是中华民族面向未来、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又逐步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里所表现的战略思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鲜明的世界情怀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4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气质,洋溢着鲜明的世界情怀。

 

  在经济层面开辟新型现代化之路,中国提供的新型全球化方案。倡导“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人类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方面,中国倡导并积极参与的亚投行、金砖银行、上合组织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架构,搭建多个国际合作平台,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在文化和价值观层面,为世界贡献了很多中国理念、中国价值。新型世界观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价值观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全球治理观主张“共商共建共享”新型文明观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正确义利观主张“公道正义、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国际交往观主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新安全观主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新型国际关系主张“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等等。这些都是为世界发展出主意,为国际交往定规矩,为人类文明谱新篇,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思维的世界情怀。


  注 释:

  [1]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华社北京2014年8月20日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5页。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5页。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9页。

  [5]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N]新华社北京2012年11月8日电。

  [6]习近平,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新华社北京2016年7月1日电。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01/c_1119150660.htm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0页。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0页。

  [9]人民日报1月15日署名文章: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习近平,[N]新华社北京2018年1月14日电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1/14/c_1122256419.htm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5页。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5页。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28-29页。

  [13]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新华社北京2018年2月14日电。http://www.gov.cn/xinwen/2018-02/14/content_5266872.htm

  [14]钟声,抓住改革的历史机遇期,[N]人民日报 ,2018年01月16日。

  [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5页。

  [16]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呢?”这个问题。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这是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作为阶段性目标提了出来。

  [17]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29/c_1120016701.htm

  [1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3页。

  [19]习近平: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N]新华社北京2013年9月17日。

  [2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69页。

  [21]贾立政,在坚持问题导向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7年9月14日。

  [22]邱然 陈思 黄珊,习近平在正定,[N]学习时报,2018年2月8日。

  [23]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

  [24]习近平,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5]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全文) ,[N]新华社北京2016年11月2日电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2/c_1119838382.htm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262页

  [27]时代是出卷人 我们是答卷人 人民是阅卷人,[N]新华社北京1月5日

  [2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新华网2013年11月15日. 

  [2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21页。

  [30]央视新闻视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2016年12月28日14:20 央视新闻公众号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12-28/doc-ifxyxvcr7854796.shtml

  [3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新华社北京2017年7月27日电。

  [3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2014年5月出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7日-11日,

  [3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1页。

  [34]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227/c40531-23954508.html

  [35]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在各地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N],2012年12月12日, 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2/12/c_114005456.htm.

  [36]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讲话,[N]新华社2016年11月1日电

  [3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70页。

  [3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8页。

  [3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8页。

  [4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58页。

  [41]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新华网北京2012年11月29日电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29/c_113852724.htm

  [4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57页。

 

  (作者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校;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