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朱冬生:好文章多半是报纸杂志社编辑饭后啜牙花子想出的好题目
点击:  作者:朱冬生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19-06-01 11:17:31

 

1.webp (18).jpg

【作者小记】朱冬生,1968年入伍,原解放军出版社社长。著有《共产党人的正气歌》《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百名老革命家记忆中的生死征途》等著作。   

                    
军报昨天发了我一篇文章《八月桂花遍地开》,因事耽搁,我晚上九点以后才看到。匆忙间转发战友朋友共享,瞬间如铁锅炒爆米花般的回复挤爆了手机“灶台”,跟往常一样,我能感觉得出来,许多的战友和朋友更感兴趣于的是我这篇文章的题目。真实情况,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军报我从未谋面的袁记者姑娘做的,没想到“八月桂花遍地开”这个裸名,竟让这篇文章火了一把。当晚就有两家大网订约转发。

 

就此,我脑子里又浮现出这个画面,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抗日烽火连天,重庆朝天门码头后街巷子里一家不大的剧院舞台上从内地避战而来国民政府三厅一批不知名的演员正顶着中午的闷热,有的光着上身躺在舞台的地板上睡午觉,有勤奋的劈着腿伸着胳膊如雕塑般的造型体会着人物角色。此时《棠棣之花》的作者,穿着黑杭罗,戴着用酒瓶底磨出来的对近视毫无帮助的疑似深度近视眼镜、赤着脚穿着黑牛皮拖鞋的郭沫若,坐在竹躺椅上一只手抠着脚丫子,一只青筋密布的手,捏着牙签,一边歪斜着眼看着演员,一边时不时的蹦出一两句石破天惊即兴创作的台词。我的许多文章的题目,近半年来发表的一些文章如卞振的“血性功勋”、刘业勇的“让历史告诉未来”、王景睿的“红色娘子军诞生记”、杨玉珍的“我和溥杰先生的忘年交”、董文林(社长)的“不忘初心的共和国首任市长们”,昨天袁丽萍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等文章的题目,就是这样一批中国当代最优秀的(社长、编辑)记者就像郭沫若先生当年揑着牙签啜着牙花子崩台词那般咂磨滋味琢磨出来的好题目(此形象属学问型的与性别无关)。
 

就此,我想到我一批文章的题目都是这样来的,写郑洞国将军的中国远征军“他们的团长他们的团”,写儿时家乡风情“外婆的荷花塘”,写与歌唱家王若飞交往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唱歌”,小评电视剧“在历史的天空对话”,写统战历史“罗瑞卿与《收租院》”,评电视剧的“戏说,让历史走向尬尴”,写刘翔“奥运之摔永垂不朽”,写一著名建筑“大裤叉子万岁”“在北京下馆子(1989一1999)”,写家乡社会经济的“中国三分之一的吊车在盐城”等文章的题目,大多是媒体记者编辑的功劳。
 

十分开心的是,我干了四十多年的编辑工作,也做了四十多年的书名、文章名,最近小有收获,在某大报记者的压力督促下,又写了一篇有影响的文章,如果能采用设计中的考虑,又将是非常精彩、让人难以忘却的文章题目(因文章还未发表,不便透露具体内容)。
 

2019年5月31日凌晨


1.webp (19).jpg


【附文】转自中国军网:


朱冬生:八月桂花遍地开

 

早在人民军队初创时期,《八月桂花遍地开》这支革命歌曲,就先后在鄂豫皖、川陕甘地区的红军和人民群众中传唱。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支红军歌曲几乎唱遍全中国。从1929年到今天,这支红军歌曲传唱至今已有九十年。

 

1929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豫东南地区的商南起义(又叫立夏节起义)胜利。要举行庆祝大会,需要一支好听的歌曲来纪念它。创作任务就交给了红日剧团的王继初。团政治处的同志找到他,让他编一首革命歌曲,歌唱红军,歌唱苏维埃。王继初就当着大家的面,把一肚子的歌曲一个个都唱了出来,让他们挑。挑过来,挑过去,最后选中了《八段锦》这个调。大家拍手说:“这么欢快的调子,配得上歌唱苏维埃。”于是,由县苏维埃负责宣传的陈世鸿同志按照王继初的句式要求填词,经县委书记吴靖宇同志修改后,再交给王继初配上《八段锦》的调。因为这首歌的第一句是“八月桂花遍地开”,所以歌名就叫《八月桂花遍地开》。鄂豫皖地区第一支红军歌曲就这样诞生了。

 

庆祝大会召开的那天,全场军民齐声高唱: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竖呀嘛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呀,

张灯又结彩呀,

光辉灿烂现出新世界。

亲爱的工友们呀啊,

亲爱的农友们呀啊,

唱一曲国际歌,

庆祝苏维埃。

 

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王继初还找来了几十面锣鼓和唢呐同时伴奏。随着“咚咚嚓”的锣鼓声和高亢的唢呐声,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引得所有到会的红军战士、工人和农友们齐声高唱。由于这支歌子的曲调大家熟悉,又是采用当地民歌的唱法,歌词也简单,人们一听就会。会上唱完了,会后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也就学会了。

 

在鄂豫皖地区的红军部队准备反“围剿”时,扩充兵员是首要任务。王继初也参加了“扩红”。当时的“扩红”小分队,都用唱歌、跳秧歌、快板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宣传红军,效果很好。王继初就把他新编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编成女兵小合唱,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老红军张文同志出生在四川省通江县洪口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来到了张文的家乡。张文同志说,红军部队来了以后,大街上歌声一片,尤其《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特别好听,深深打动了她,她就是听了这首歌参加了红军队伍的。

 

《八月桂花遍地开》成了红四方面军在征兵动员期间唱得非常响亮的革命歌曲,也成了部队征兵时有力的动员载体。直到全国解放后,征兵期间很多征兵站还在用录音机播放这支红军时期的革命歌曲。

 

1931年夏,原红三十二师副师长漆德伟等人,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调到中央根据地工作,这支歌就由他们带到了中央根据地,很快在那里流传开来。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到了四川,这支歌又被带到四川。《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就这样伴随着红军的足迹和影响,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开来。

 

这支革命歌曲的魅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的,它已经成了人民军队宝贵的精神财富。洪学智上将曾经这样评价这支歌,他说在战争年代,这支歌就好像是战斗的动员令。1932年3月,他在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任连长,在打苏家埠战役之前,洪学智为了提振连队的战斗士气,把全连带到一个山坳里,比赛唱《八月桂花遍地开》。后来他在朝鲜战场,到了他曾经所在的老部队,发现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人和冰天雪地的战场,部队的战士们仍然在传唱这支革命歌曲。徐光友、徐兴华和史群英等许多红军老战士在谈到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也提到他们忘不掉的就是唱《八月桂花遍地开》,认为这支红军歌曲给他们带来革命斗志和力量。

 

这支歌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直唱到全中国,从部队唱到地方,从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唱到新时代,而今已经成为人们缅怀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内容。它就像一柄精神火炬,在一代代人的激情传唱中,不断点燃着战斗情怀,激励着人们不断奔向前方。

 

(作者系原解放军出版社社长;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2.webp.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