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孟广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靠“国学”
点击:  作者:孟广竹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18-02-21 13:23:11

 

       一、国学是什么?

 

  1、国学是古老而内涵转变了的概念

 

  国学,也称中国学或汉学。是在“中国”这一大概念下,经由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产生和丰富发展的文化。

 

  古往今来,国学的概念是有质的变化的。最早是指国家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后来演变为国家学术。现在的国学概念,始于清末,因为此时欧美学术引入中国,为与之相区别,将属于中国的一切学术称为“国学”“旧学”,而将引进的外国学术称为“西学”“新学”。

 

  现在所谓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2、五千年辉煌,波澜壮阔,奠定了中华民族伟业

 

  国学是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也是为不同时期统治者服务的思想文化,特别是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文化体系,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发挥了粘合作用,为构建人类历史上第一大封建国家发挥了根本性作用。

 

  3、成也国学,败也国学

 

  毕竟几千年的国学,是形成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产物,也是为相应社会服务的文化,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因此不可否认的是,国学文化中既包含着优秀精华,也含有大量糟粕,明朝末年以来更是综合影响中华文明相比西方文明落后近500年,当西方已经开启资本主义文明的时候,我们还陶醉在封建文明帝国中而未见觉醒。

 

  国学一直保持政治思想道德文学等方面的优势,而到了明末及有清一代,国学发展未能与时俱进,弱化了科学与民主精神,而同期西方国家资产阶级凭借科学与民主两杆大旗,登上人类历史舞台,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推翻封建皇权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我国在科学技术文化方面,逐渐落后于西方了,并且闭关锁国,缺乏向外开放学习精神。

 

  以至于到了晚清时期,封闭保守的长城文化终于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缺口。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一头病狮。

 

  4、在国家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国学也暴露腐朽没落的一面

 

  自1840年始,外强入侵,国门洞开,以国学为标志的中华文化大厦,顷刻崩塌。面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泱泱我大清王朝却不堪一击。中国陷入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寻求先进思想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前仆后继。

 

  “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是要引进西方“德赛”二先生。国民党的民主革命也是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家,只可惜革命不彻底,没能抗拒得了二千多年封建文化软浸硬攻,走上了封建加官僚买办式的资本主义道路,由革命走向反革命,外不能抵御侵略者,内不能与劳苦大众同心同德,最终失去执政基础和资格,被无产阶级革命彻底打败。

 

  那些主张国学以捍卫尊严的大师们,也与国民党统治集团一道黯然消退。

 

  二、民族危难时错位的国学

 

  1、百年屈辱,让我们清醒知道,国学文化的软肋在哪

 

  国学那么好,那么辉煌,支撑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


  可是在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受欺凌、压迫,泱泱大国履遭世界强盗国家的侵略、撕裂,那时的国学在哪儿?干什么去了?

 

  在民族复兴梦想中缺位的国学,有其必然性,因为在同期的资本主义时代,国学落伍了,它没有生长出坚硬的科学与民主两大现代性文化。

 

  2、民国时期的“工具性国学”未能力挽将倾之大厦

 

  一部近代史清楚明了地告诉我们,国学在当时兴起的目的,一是对抗外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二是维护封建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体地位,进而维护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地位。

 

  此时的国民党已经由革命党蜕变为“封资混合”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封建统治集团了。而对此“国学大师”们,总是以“脊梁”自居,总是那么自以为是,却又在民族危亡的历史紧要关头,撑不起腰杆,那些文化家们躲得远远的说着风凉话。

 

  革命家则壮怀激烈,勇于担当,勇于牺牲。

 

  3、拯救中华民族危亡的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文化

 

  正当国家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也恰恰是在这个时候,在“五四运动”时期,“国学”得以大力提倡,作为“右翼”文化保守派,国学大师们力图以国学拯救国家民族于危亡之中,竭力对抗新文化运动中的“左翼”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


  尽管有那么多的“国学”大师为阵营,还是在以“科学”“民主”为主导的新文化潮流的猛烈冲击下,败下阵来,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思想文化的兴起、高扬、挺进,让出了大道。

 

  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砸烂孔家店,以摧枯拉朽之势,解除了几千年腐朽没落的封建文化的桎梏,形成了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唤醒了民众,走上了翻身求解放的伟大革命道路。

 

  这一革命文化的先锋,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为思想精神武器,团结凝聚起亿万劳苦大众,形成浩浩荡荡的巨大革命洪流,既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是亘古未有的人类历史大事变。

 

  我们必须牢记,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文化,而不是国学,拯救了中华民族,彻底告别了封建思想的统治,进入现代化时代,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从文化发展历史大视野观察,中国百年屈辱,是资本主义文化战胜封建文化的结果,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并实现新崛起,又是社会主义文化战胜资本主义文化的结果。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结论。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当正确对待国学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什么?靠什么复兴?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不是复兴汉唐雄风,更不是复兴康乾盛世,不是倒退到旧日辉煌,不是做称雄世界、号令天下的“天朝帝国”,不是恢复到万国来朝、四海称臣的往日风光。而是要使中华民族复兴为拥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新时代伟大民族,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世界各国各民族实现更好发展,提供样板示范,引领当今世界人类前进方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更大力量。

 

  2、保持文化清醒

 

  毋庸讳言,改革开放初期,包括我们党在内整个社会,一度出现了信仰危机、理想滑坡、道德失准和价值观扭曲,意识形态阵地失守,出现了思想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纷乱现象。内有各种封建主义思想文化沉渣泛起,甚嚣尘上;外有资本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冲击。

 

  特别是我国经济实力快速增强,国学家族的后裔们,又借机粉墨登场了,窃取果实,装扮自身,几欲扛起民族复兴的大旗。

 

  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文化工作者基,甚至许多专家学者,热衷于一股脑地研究国学,弘扬国学,宣传推广国学,而不愿意做将国学中的优秀成分分离出来的工作,更不愿意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研究、阐释、宣传、教育等工作。

 

  小说、影视剧等作品,也是把劲用在历史上,缺乏关注当下的改革发展,面对丰富而磅礴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视而不见,退避三舍。

 

  一些地方,也是把资金等各种资源用在挖掘当地历史名人上,成立研究会,拍摄影视剧,修建场馆,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大大挤压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存空间。

 

  甚至有的地方开办“女子修德所”,公开讲授“女德”等封建腐朽文化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防止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文化的浸淫

 

  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学”再度升温,胡适等被抬到了中国文化至高的地位。而鲁迅等革命文化旗手一度被打入了冷宫。这种现象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还是文化复辟与倒退?还是中外别有用心的文化人遏制中国而使用的“文化阴谋武器”?百年屈辱之页,刚刚翻过;历史镜鉴,如在眼前;文化清醒,任重道远。

 

  国学是原汁原味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文化,不完全是我们党大力倡导弘扬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把国学原封不动地纳入到社会主义文化中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既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孩子从封建文化的洗澡水中捞出来,冲洗干净,又要彻底倒掉奴隶和封建文化中的洗澡水。

 

  国学一说,是所谓专家学者的话语表达体系,不是我们党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表达体系。它的内涵既有我们党所提倡的大量的丰富优质内容,也有大量需要扬弃甚至彻底放弃的东西。

 

  对国学必须历史地看,辩证地看。要看到它的历史局限性,要分清它内涵中的精华与糟粕。国学中就包含着浓厚的奴隶、封建文化思想;而市场经济天然地带着资本主义思想文化色彩。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意识形态及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种种严重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受奴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影响侵蚀的结果。试问,那些腐朽政治文化中的各种机巧和潜规则,哪一样不是源自“国学”?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批判精神,要始终拿起批判的武器,同各种腐朽没落的文化作斗争,还中华民族文化清空净土,陶冶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灵。

 

  (作者系中共衡水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