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经济金融 > 阅读信息
李东宏:别争了,先把财政和金融的概念搞明白——@央行@财政部
点击:  作者:李东宏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18-08-04 09:40:42

 

 1.webp.jpg

 

  央行和财政部撕得这么凶,根本原因是财政和金融的功能发生紊乱,扭曲了经济结构,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和中小企业缺钱,消费需求不振。

 

  一、网友评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各打五十大板

 

  民间的评论很到位。其中,钮文新则把财政和金融的功能发生紊乱,扭曲了经济结构,造成实体经济缺钱,消费需求不振的历史,讲清楚了:

 

  “首先是2005年之后,在人民币“可预期单边长期升值”的预期影响之下,大量国际“热钱”冲击中国房地产市场,加之大量美国借房地产升值和金融创新套现而大规模超前消费,导致中国经济在出口、投资和房地产严重“过热”。那段时期,中国央行加息、并大幅拉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加之严厉的房地产压制政策,以致外需安然无恙,但内需极其虚弱。2008年,外资大量撤出房地产市场,地方土地拍卖频频流标,而背后是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于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80度掉头,但地方卖地收入锐减,没钱配合积极财政政策,这就出现了“4万亿”之外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大量借贷,房地产政策重新放开,以致“过度积极财政政策引发过度宽松货币政策”。

 

  第二阶段发生2010年,“过度积极财政政策”引发经济增长过快,物价走高,于是实施退出刺激计划,积极财政政策过火那就应当从财政端减弱,但没有,财政政策积极程度不减,但从货币政策端退出。这就出现了“积极财政政策与紧缩货币政策”组合,这难道不是严重的政策错配?结果,积极财政政策迫使国企加杠杆——吸干了金融资源,而民间企业无资可融,高利贷风波此起彼伏;紧缩货币政策压垮了股市,导致股权融资搁浅,实体经济失去股权融资减低资产债务率——降杠杆的可能性,乃至中国经济杠杆水平突飞猛进。

 

  第三阶段发生在2013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极致化,一群信奉市场原教旨主义的金融家开始大叫:应当通过放松金融管制,允许社会资本投资设立小型金融机构以满足小微企业金融需求。于是,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名义下,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小型金融和准金融机构爆炸式膨胀。殊不知,这些小金融机构最先不是给企业放贷,而是对社会存款资源恶性争夺,长期资金没有就抢短期资金,而使得中国金融急速短期化、货币化、套利化,进入全民金融时代,同时引诱大量实体经济资本流入金融,金融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急速上升,最高发达8.4%的全球之最。在金融短期化的推动下,M2和金融杠杆急速攀升,但过于短期化的金融背离了实体经济需求,它仅意味着金融空转加剧,金融脱实向虚。了解这个过程,我们再看地方财政的债务杠杆,难道不同样是“因短而高”、不同样是“借短投长”的必然产物?”[1]

 

  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武大郎的扁担

 

  蔡定创把宏观经济学比喻为“黑箱”经济学。他指出,““黑箱”经济学是指西方宏观经济学所采用的“黑箱”理论方法。所谓“黑箱”方法,是一种系统论中方法。就是将对象当作一个不可知,也不用去做研究的“黑箱”,只研究对这个“黑箱”的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学中,被当作“黑箱”的就是国家的经济结构、国家经济的运行过程与价值生产过程。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将经济结构、经济运行过程当作“黑箱”一样不可知的,不作任何的研究。只研究对这个黑箱的输入输出,也就是用实证的方法这些输入输出数据进行研究。例如,货币投入的数量、利息、利率、投资量等,这些作为对经济系统“黑箱”的输入,GDP产出、通胀、就业与失业率等,作为这个经济系统的产出,也就是这个“黑箱”的輸出。在这个研究中,作为“黑箱”箱体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过程、价值生产过程,都是被忽略的。”[2]

 

  黑箱经济学也有透明的操作,比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中国还多了个产业政策。不过,对于黑箱经济来说,这些政策就像武大郎的扁担,只能饮鸩止渴。蔡定创举了两个例子说明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失败。第一个例子是为社会广泛诟病的人民币绑定贸易顺差发行,此处就不提了。第二个例子是中央银行采用向商业银行贷款、贴现的方式发行基础货币。他指出:

 

  “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发行都采用向商业银行贷款、贴现的方式。假如商业银行从央行获得10万亿元货币贷款,这对中央银行来说是资产,对商业银行来说是负债。商业银行对此10万亿元货币,只有通过向经济主体的个人、企业贷款的方式,才能使货币流向社会。此时,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负债,经济主体的个人与企业对商业银行负债。

 

  特别要提示注意的是,此与财政部向社会购买商品发行货币的渠道与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财政部向社会购买商品发行货币,社会中的居民与企业是以自己所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获得货币。这时财政部获得了劳动价值的商品,居民与企业通过与财政部的交换,获得了货币价值,其手中所持有的货币价值所有权是自己的商品通过价值交换而来的,居民与企业实现对手中货币的价值占有。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你通过出卖商品而获得的这笔钱,你想拿在手中就拿在手中,因为你已经获得了对此货币的所有权与占有权,与社会的再生产、商品供求可以没有任何关系了。也就是说通过财政部向社会购买商品所发行的10万亿货币,是可以任意滞留在社会上各货币所有者手中的,以满足社会对持有货币与流通货币的需要的。或者说,财政部获得了10万亿的商品,社会上企业与居民获得了10万亿的货币,此货币企业与居民可放心地持有在手中,也可以任意地支配,从而长久地在社会中流通,因为它不是中央银行的债权,不需要通过商业银行必须返还给中央银行。

 

  但是,如果基础货币是采用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再向居民与企业贷款的方式发行货币则大不相同。由于此时企业与居民手中所持有的货币是对商业银行的负债,商业银行就会强制居民与企业偿还这个负债。所有的货币持有者都必须要出售等值的商品或劳务才能实现对此货币的持有,然后将此货币拿去偿债。当社会流通中所有的货币都来自银行贷款时,社会上所有的人都需要卖出商品获得货币归还银行贷款。假如此时社会必需要有10万亿元货币流通,因此就必然有10万亿元的商品永远没有买家。社会总供需就存在一个10万亿元的商品需求缺口。这个需求缺口会造成社会生产供需不平衡,通过社会生产自动的均衡过程,造成社会下一轮的再生产萎缩与社会消费水平创新低。货币发行不仅没有获得应该有的货币发行价值,反而会造成社会生产的不平衡,引起经济的萎缩。

 

  货币发行当采用贷款窗口发行货币的时候,企业就必然缺钱,因为财政部不肯为国民购买所需要的共公共福利(基础货币范围内的),企业的商品过剩,需要持有的货币,都来源于贷款。只有财政部向央行透支、赤字、发行国债给央行购买后获得货币,财政部再大方地向企业购买(基础货币范围内)商品,企业通过出售商品获得的货币才是拥有所有权的货币,属于自有货币。错误的货币发行方式必然使得企业总是缺钱,必须通过贷款才能获得货币,而所生产的商品却又销不出去。所以,央行采用贷款窗口发行货币,是最愚蠢的、祸国货币发行方式,既造成了产能过剩货币增加,资本周转时间延长。货币M2量也因此而增加,又造成产能过剩的情况始终不能获得救治,人为地制造由产能过剩所产生的经济向下循环的动力。”[3]

 

  三、现代财政和金融是两个武大郎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是货币政策和财政策真本身有什么问题,还是我们的货币政策和财政策出了问题?我们不妨百度一下金融和财政。根据百度百科,财政的定义: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从这个定义中“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看出,财政主要是收钱和花钱,主要是管理价值,而不是分配和管理价值。从“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看出,其中“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是立足于供给侧,只有“公平分配”同时着眼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百度百科也给出了金融的定义:“金融 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又说“金融的本质是价值流通。”

 

  从财政和金融的定义可以看出,财政和金融都是管理价值,而不是分配和管理价值。这样问题就大了。不分配价值,怎能管理好价值?无论从逻辑上还是现实需要来看,科学、正当地分配价值既是管理价值的基础,又是管理价值的目的。这样看,当今世界的财政和金融(尤其是央行制度),是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就像我们邀请的是武二郎,结果来了武大郎。

 

  现代社会,产权和货币是人类社会分配资源和利益的两大工具。产权是资源分配的使用价值形式,通过咬定使用价值咬定商品来分配资源和利益。货币是资源分配的价值形式,通过咬定价值咬定商品来分配资源和利益。通过交易,商品和货币通过使用价值和价值勾连,形成反向运动,不仅分配了资源,而且形成了商品和货币的循环,进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循环。这个原理要求,两个循环必须服从统一的机制和制度安排,即保证实物资源的分配和货币的分配(即发行)是统一的、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因此,应当确认产权和货币是人类社会分配资源和利益的两大基本机制,而且是原始机制。政府和市场机制不过是衍生机制,而且是产权和货币机制的表现形式。这样,资源配置有两对、四个机制:产权和货币;市场和政府。

 

  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市场和政府这一套机制,完全忽视了产权和货币机制。其实,产权是最早的资源配置机制,在产权机制的基础上才产生了市场和政府机制。货币机制是与产权机制同时产生的机制,两者共同催生了市场交换和市场机制。现代经济发展则把货币机制推到了突出位置。问题是,产权机制一直是独立的,独立发挥资源配置职能,而货币机制则一直是产权机制的辅助机制,不能独立发挥资源配置职能。产权机制一直是畸形的,这又决定了货币机制畸形。未来中国要在世界性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必须改变“畸形产权制度决定资源分配,畸形的货币制度辅助资源分配”的经济体制,让货币机制与产权机制在独立发挥作用的基础上,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纠正,共同决定资源配置。

 

  货币机制是有金融和财政共同承担的,但是金融和财政回避独立分配价值的职能,这就是金融和财政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是两个武大郎而不是武二郎的原因。

 

  为什么货币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呢?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结构错了。正当、科学的市场结构是社会主义交易经济的双层市场结构: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法人)把经营性资源通过竞卖的方式交给作为资源利用者的公私资本家利用,另外,通过市场把非经营性资源向公民做无偿、平均和货币化的分配。这样就形成两个兼容性市场,两者之和就是一级市场。在此基础上,社会个体相互之间的交易就形成了二级市场。政府可以通过参与一级市场的市场交易来调控一级和二级市场,也可以直接参与二级市场的市场交易来调控二级市场,还可以通过强制交易(非市场交易措施)来调控两级市场。现在的市场经济是以自然资源是无主物而且无限丰富为逻辑基础的,因而是荒谬的,其基本结构必然畸形——社会整体不是市场主体,无法形成一级市场。所以,是产权的基因错误,造成了畸形的产权,产生了畸形的市场机制,进而形成了畸形的市场机制和畸形的政府机制,从而排斥了货币机制的独立分配价值的职能,最终形成了配合产权机制发挥价值分配职能的畸形货币机制。这个畸形的货币机制,体现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畸形的、现代财政制度和金融制度。

 

  这就是现代金融和财政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是两个武大郎而不是武二郎的根本原因。

 

  西方的社会福利,就是货币机制通过分配价值来分配资源和财富的产物,其机理是,税收-社会保障,其中,无论税收还是社会保障都是货币机制的利用,只是没有通过市场之手,而是通过政府之手。它是历史的进步,使得市场经济能够延续生命至今,但是,它是以畸形的产权机制为基础,并辅助畸形的产权机制发挥资源配置职能的,因此,西方的社会福利,不可能从经济自身——产权机制和市场机制里长出来,而必然是国家行政行为(即政府机制)的产物。离开了产权机制和市场机制的支持,西方的社会福利,不可能有生命力的基础,表现为福利水平和种类没有经济依据,只能涨不能跌,最终高税收导致产业转移。当产权机制用脚投货币机制的票,市场机制必然畸形化,货币机制的生命就快结束了,当然西方社会福利,主要是拿其他国家的钱搞的,这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它的衰亡,但不能阻止。

 

注 释:

[1]钮文新,《历史告诉我们“财政和金融真相”》,察网中国。

[2]蔡定创,《黑箱经济学批判》,蔡定创的新浪博客。

[3]蔡定创,《当前的经济困难起因于货币发行方式的根本错误》,蔡定创的新浪博客。

 

  (作者单位:山东泰诚律师事务所;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